习作《读小人书的岁月》(全文版)刊发于山东《老年生活报》许培良

标签:
发表札记 |
【老年生活报】
|
|||
20世纪70年代初,尚属我求知的懵懂时期,那时,大街小巷流传的小人书,引发了我强烈的兴趣,以至于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1973年暑期,我即将进入村小学读书。有一天,小伙伴李铭手里拿着一本小人书《闪闪的红星》,独自倚在墙角处津津有味地看着。当我发现后,立即赶了过去,小时候,我也很喜欢凑热闹。未成想,跟着看了几页后,我被小英雄潘冬子的机智勇敢、大胆果敢、疾恶如仇的性格特色深深地打动。于是,我央求小伙伴借给我看一天。小伙伴很讲义气,再说也架不住我的纠缠。 借到小人书后,昏暗的煤油灯光下,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闪闪的红星》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在我心中更加深刻了。打那以后,我对小人书的兴趣愈发浓厚。不论谁有小人书,我都会缠着人家借来看。经年累月,我竟看了数十本甚至上百本小人书。这些小人书像一扇扇明亮的窗户,让我洞见了别样的社会与世界。 那时,公社驻地附近有一家规模不大的新华书店,书架上陈列着许多小人书。像《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小兵张嘎》《鸡毛信》《渡江侦察记》等,都有。因此,我成为书店里的常客。由于当时家中经济窘困,根本买不起小人书。我常站在书架旁浏览而不买,时间既久,就会遭到售货员的埋怨。这样对于那些特别喜欢的小人书,就想买下来。但仅凭个人能力是无济于事的,于是,小伙伴们便一起商议,决定大家集资购买小人书。你凑7分,我凑8分,他凑一毛,就这样,诸如《战斗英雄任常伦》等心仪的小人书便被买了下来。 被买来的小人书,会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轮流着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被翻揭得“遍体鳞伤”,也仍然不舍得抛弃。每每得暇,我们再次翻阅,真是感到惬意至极!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的学历越来越高。由读小人书到大部头小说或诗歌散文集或《华罗庚传记》或马克思的《微积分手稿》等,开启了由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求学历程,读书最终改变了我的命运。感谢那些读书的岁月,它让我的人生变得如此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