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随笔《分救济粮》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2023-04-17 08:51:43)
标签:

发表札记

【燕赵老年报】

        承蒙编辑老师厚爱,生活随笔《分救济粮》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2023417日,第7版,忆往昔专刊,朝花夕拾子栏目),并且每次发文都会定期收到稿酬,充分体现了对作者劳动的尊重。
      《燕赵老年报》文字质朴无华,思想含金量高,它不仰高山,不拒细流,很是贴近老年读者和作者,在北方老年报中享有很高声誉。走进《燕赵老年报》副刊三年多来,已相继发文近40余篇,倍感欣慰。
        坦诚地说,我不认识编辑,除邮箱投稿外,没有任何其它联系,副刊主编李萍、责任编辑兰荣等老师都是以质论稿,甘为他人做嫁衣,向这样的报刊及编辑老师致以深深敬意!
                   ——2023417日晨纪实

生活随笔《分救济粮》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生活随笔《分救济粮》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生活随笔《分救济粮》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生活随笔《分救济粮》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分救济粮

《燕赵老年报》(20230417日,第7版,忆往昔专刊,朝花夕拾子栏目)

        许培良/

 

  上世纪70年代,生产力水平低,粮食产量上不去,许多村民到了冬春交替之际,往往家中断粮。我家也是这种情况。虽然父母常年操劳,但劳动所得工分有限,分得的粮食严重不足。不得已,父母只好向村领导提出吃救济粮的申请。

  1972年春,一天,我们接到村通知,让赶紧去大队仓库领救济粮。傍晚时分,我和二姐在母亲的带领下,扛着扁担,带着绳子,来到大队的仓库。这时,凡是吃救济粮的村民,已陆续到齐。

  大队仓库是3间青色瓦房,里面整齐地堆放着装有玉米粒和红薯干的麻袋。我家分到了一麻袋玉米粒和一麻袋红薯干。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和二姐将救济粮抬到门外。母亲走上前来,用手摸了又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我们即将启程往家走时,母亲嘱咐我们要说一些感谢的话:感谢政府的关怀与帮助,我们一定不忘党恩,好好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那时,我虽还处在学龄前,却能流畅地说出这番话,博得村领导的赞赏。

  天渐渐黑了下来,我和二姐用扁担抬着救济粮往家赶,母亲则在一边照看着。由于我们个子矮、力气小,路上需要不时地休息。来到家门口时,病中的父亲打开街门走了出来,连连嘱咐我们:小心点,别闪着腰!大家一起动手,将救济粮抬到院中的西厢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