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斯人已逝痛长在许培良

(2023-04-16 13:55:34)
标签:

散文随笔

                        斯人已逝痛长在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斯人已逝痛长在许培良


                      1985年大姐拍摄于平度照相馆,时年28岁)

我一向敬重爱戴的大姐,在病魔——肺癌纠缠近一年后,不幸于2023年4月13日夜里11点病逝于青岛第三人民医院病房中,享年67岁。那个夜晚,昏黄的灯光下,我攥着大姐瘦削不堪的手,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身上插着许多针管的大姐,顽强地睁开眼睛,似乎想表达要说的话,可是已力不从心。从她那期待而又无助的眼神中,我感到了她对世界对生命对亲人的无限留恋。可是生命的定数却将她搁置到另一个世界。我痛苦的心犹如坠下悬崖,静静地注视着大姐苍白的遗容,又恍惚走入她非常有限的人生历程......

大姐出生于1957年,大我8岁,她的人生履历中,虽然有过短暂的快乐幸福,但主要是充满着艰辛与坎坷,这与我们当时的家庭是密不可分的。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父母亲相继患病,家庭中的擎天柱倒了,无奈之下,大姐必须扛起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大姐是一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她自幼聪颖,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很优异,书法也很好,曾在学校文艺晚会上登台演出过精彩节目,只是未能赶上求学的好机会,否则,她的命运肯定是另一番样子。大姐初中刚毕业,就回家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

在大集体生产时代,为了多挣工分,多分粮草,以便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生存,17岁的大姐便进入了村里的窑厂干活。窑中的炭火刚熄灭,就冒着高温钻进窑洞往外搬砖,手上烫起了许多泡,从未叫过一声苦。这些大都属于男劳力干的活儿,大姐硬是坚持了下来。

后来,村里兴起了搞副业,在村东北角处建起了一座硫酸铜厂。制作硫酸铜,是一项技术活儿,需要掌握一定的工艺。大姐因为有文化,心灵手巧,被举荐为其中的员工。她认真学习制作技术,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制作质量得到技术员的高度赞肯。

硫酸铜厂停办后,大姐又进入村子南水库附近的麻厂,干一些熬制红麻的粗活。这活儿又脏又累,不是一般女工能干的,可大姐却将工作干得井井有条,所挣的工分也是很可观的。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中人口多,劳力少,我们上学的姊妹又多,大姐便成为大家庭中的主劳力。无论春夏秋冬,田地里的一切农活儿,像玉米地、大豆地、棉花地里除草,像红薯地里枝蔓的挑翻,像小麦收割、掰玉米棒,这一切几乎都要靠她独自操劳。大姐常早出晚归,没白没黑地干,就像一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不知疲倦地耕耘着。

大姐顾家护家,有远见,关心父母健康和弟妹的成长。1976年春,母亲患上乳腺肿瘤,家中经济窘困,正处于欲哭无泪的境地。在困难面前,大姐没有低头,她几经筹措款项,和三叔一起骑着自行车,载着母亲去了青岛的医院。

从平度到青岛足有200余里,年仅19岁的大姐途中的劳累是难以想象的。据后来三叔回忆说,行至中途时,大姐口渴难忍,路上碰到卖冰棍的,3分钱1根,却不舍得花钱买。这时,发现路边有一条小清河在流动,大姐停下车,赶紧跑了过去,用手捧起水,“咕咚咕咚”地饮起来。

到达青岛时,天已黑了下来。在远亲家落脚后的第2天,母亲顺利地进住医院中,并得到较为彻底的手术治疗。这期间,大姐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吃的主食是玉米面饼、红薯干,啃的是咸菜疙瘩,生活用钱上极为俭省。大约月余后,母亲奇迹般地得以康复回家。这之后,整个家中的农活及杂务,大姐操持得更多了。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适逢读小学高年级,学校开始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那时我的学习基础很好,大姐鼓励我要保持好,不要后退,要通过升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1978年夏,我以全学区第1名的成绩考入当地初中,这让大姐倍感欣慰。

1982年秋,我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平度第四中学。家与学校之间相距20余里,刚入学时,我很不适应寄宿制生活,大姐便用自行车载着母亲常去看我,同时带给我她们不舍得吃的肉包子、肉罐头、水果和大姐用毛线织的衣物等。那年寒冬来临之际,学校举行了一次全年级现场作文比赛,我以《难忘那场暴风雪》荣获高一年级组唯一的一等奖。文中记叙了大姐关心我求学的感人事迹,并被全年级老师在班级里当范文宣读。大姐获悉后,很是高兴,夸我有出息,鼓励我继续努力,将来肯定错不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1984年秋,我读高三那年,27岁的大姐在媒妁之言下,与村庄周边的一位民办教师结了婚,从此过上了独立的日子。大姐一如既往地勤俭持家,将生活打点得有滋有味。接下来就是生儿育女,悉心培养,直至子女成才。尽管如此,大姐依旧时常牵挂着父母的生活以及弟妹的成长。

岁月无声地流逝。后来,我们姊妹几个相继成家立业,我也早已大学毕业参加了教育工作,圆了自己的梦,也实现了大姐的愿望。大姐孝亲敬老,继续关注弟妹生活,令我们无限感佩。

我们都期盼岁月的静好,人世间却往往世事无常。年近七旬的大姐,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对于父母亲也都已尽最大孝道,茹苦含辛的日子业已结束,本应到了享享清福的时光,可是,就在“五一”节前夕,突然遭罹一场严重肺癌的袭击,并因此陷入无端的痛苦中。唉,好人理应有好报,事已至此,我极端怀疑苍天对于大姐之不公。

父母亲去世后,大姐便成为我们家中最年长的了。客观地讲,在姊妹们相继成家立业,各自有了孩子后,往日那种常相聚的机会愈发减少。大姐如娘大姐患病后,我曾数次看望过,她总是强打着精神,依然与我们欢声笑语,每及此时,我的心情便愈加悲郁起来,或许大姐是想把最美好的印象留给我们。

前几年,我曾因读书写作获得了些许成绩,公费出版了书,大姐夸我聪明,有天才。其实,我之所以写作是源于心中有爱,有感情要表达,不是因为有天才随着阅历的日渐增长,我看尽了人世间的生生死死,所以对于生死持之以达观的态度。

大姐之于我,是有着无限深恩的,尤其是在父母亲患病后的岁月里,是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家,并扶持我成长成才。我后悔对她的回报太少太少......打开窗户,一阵犹如初夏的暖风从心头掠过,大姐今生来世您都永远是我的好大姐!

 

斯人已逝痛长在许培良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松原日报》《中老年时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潍坊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