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永恒怀念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时光真快,春天又到了,母亲去世已有三年之久。三年来,母亲虽已走出了我们的生活,但她的音容笑貌,她过往的辛劳付出与影像,却一直在心中不时地上映。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于1930年代出生于一个很贫穷的小村庄,祖辈世代务农,但母亲自幼聪颖好学,由于家境贫寒,一生中未能上过一天学,她却凭着自身的悟性与勤奋,于昏黄的煤油灯盏下,从《三字经》《百家姓》等书籍中,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
那个年代,母亲显然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不辍的田间农事劳作,繁杂的家务,销蚀着她的青春年华。及至到了婚龄期,在父辈的媒妁之言下,嫁给了我的父亲。从此,母亲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过着勤俭持家的普通百姓生活。
母亲又是一个非凡的人。生活的艰难与困苦,铸造了她刚强坚韧的性格。母亲一生中,曾遭罹过两次大的磨难。第一次是1976年春天,因长期操劳过度,身体透支极为严重,不幸患上良性乳腺肿瘤。在疾病面前,母亲不低头不屈服,她相信只要配合医生治疗,肯定会挺过这场灾难。在母亲的意念中,只要把孩子们拉扯大,这个家庭就会有出路有希望。
那年清明节期间,在亲友们的帮助下,母亲去了青岛的医院,动了一场大手术。大约40天后,母亲的刀口尚未痊愈,就请求出院回到了家中。那时,任村干部的的父亲已因公患病,家中失去了顶梁柱,无奈中,母亲惟有用柔弱的双肩掮起家庭的重担。
因家中人口多劳力少,挣不出工分,母亲从医院回到家的当天晚上,没等吃罢晚饭,就急忙去找队长,说是要承担饲养屋喂猪的事宜。母亲的话感动了队长,当即得到应允。就这样,母亲凭着孱弱的病体,开启了早起晚归的喂猪生涯。日升日落,在母亲艰辛的劳作下,我们大家庭的生活渐渐地走出低谷,见到阳光。
母亲曾说,人只要穷过苦过,就什么也不怕了。20世纪70年代,乡村社会生产力尚处于落后状态,生产劳动主要靠人力畜力和简单的农具,母亲舍得流汗出力。无论是麦收秋收,还是平日生产劳动,在妇女队伍中,母亲都算得上是模范人物了。因此,她挣的工分几乎与男劳力相当。在母亲心中,只要能多挣工分,这个大家庭就会过上好日子。母亲是过日子的行家里手,将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许多村民都为之敬佩不已。
母亲又是一位深明大义的人。她坚信,读书能改变后代的命运。20世纪80年代初,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这让母亲倍感欣慰。在三年高中生活中,母亲时时惦记着我的学业与生活,曾数次让大姐用自行车载着她去学校看我,给我送衣物,送零花钱,鼓励我专心学习,力争有所出息。
母亲是我人生的航标。后来,我考上一所师专,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母亲说,我很争气,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希望我努力工作,做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在母亲的教诲下,我还不断读书写作,许多作品发表于国内各大报刊,并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著。记得,我的专著刚出版收到样书时,母亲摩挲着样书的扉页,热泪盈眶地说:“孩子,你真不简单,还能写出书来!”我知道,“母以子荣”是母亲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母亲的第二次大的磨难是,2004年早春,有一天,年近七旬的母亲忽然感觉左肢体麻木,由于匮乏经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左肢体严重瘫痪。医生说,这种病与母亲早年间的过度操劳是分不开的。后来虽几经疗救,也都未能从根本上治愈。当我们为她担忧时,母亲说,看到你们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心中也没有什么挂碍了。
母亲对于生死的态度,是很坦然达观的。她处于偏瘫状态后,搬出了百年老屋,在子女们的悉心照料下,快乐安然地度过了16个春秋,这不能不说是她晚年的一种福分。生老病死是一种无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母亲是在一个早春的傍晚离开我们的,她像是在睡眠,不再言语不再进食,慢慢地中止了呼吸。
母亲走后的那个春天,百年老屋里的杏花开得格外绚烂,蜜蜂“嗡嗡嘤嘤”地穿梭往来,这莫不是母亲的性灵再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天又来了,我的思念永远不会老去!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松原日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