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随笔《勤俭持家代代传》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2023-01-09 13:34:00)
标签:

发表札记

【燕赵老年报】

    因疫情对身体影响,已是许久未能写作发表文章了。新近,随着身体的渐渐康复,读书写作得以坚持下来。非常欣慰,非常感动,生活随笔习作《勤俭持家代代传》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2023年1月9日,第4版,生活互动专刊,“好家风”子栏目)首题,圆了我一个又一个燕赵文学之梦,并且报社定期发放优厚稿酬。为此,向贵报文学副刊责任编辑李萍、本版编辑刘坤两位老师的厚爱,表示由衷敬意与谢忱!
            ——2023年1月9日中午纪实

生活随笔《勤俭持家代代传》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生活随笔《勤俭持家代代传》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生活随笔《勤俭持家代代传》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生活随笔《勤俭持家代代传》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勤俭持家代代传

2023年01月09日

                                                                     许培良/文

  人这一生大多是平凡的日子,把平凡的日子过好,就是不平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乡村百姓生活很不容易,尤其是衣食短缺的问题,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在困难面前,母亲从不低头,她常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母亲勤劳节俭,精打细算,让我们一家渡过了生活的难关。

  那时,穿衣需要先到供销社凭票证购买布料,由于票证有限,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母亲想方设法地将衣服进行改做。大姐穿过的衣服,经过一番裁缝,给二姐穿;二姐穿过的衣服改做后,给三妹穿……衣服褪色了,母亲就重新染一染;衣服有了破洞,母亲就悉心地缝补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当时流行的话,也是我家的真实写照。

  我们家挣的工分少,粮食分配自然就少,要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生活实属不易。尤其是每年冬春交替之际,家中的余粮往往捉襟见肘。秋末,母亲会带领我们去田野里拣红薯,晒干后磨成面粉;初春,母亲会带领我们去挖野菜,做成稀饭或菜团子……就这样,我们走出了生活的低谷。

  能用来换钱的事情,母亲也会尝试去做。当时,离村子不远的水库附近有一种中药材,名叫“半夏”。每年一开春,当半夏冒出幼芽时,母亲就去采挖。她把晒干后的半夏卖给村卫生室,总能换回一笔可观的钱,用以维持家用。

  母亲勤劳俭朴的品质,深刻地影响着我。上世纪8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后参加了乡村教育工作。那时,乡村教师工资很低,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大家庭的生活。尤其是结婚生子后,家庭开支日渐增多。在母亲的建议下,我开始经营家中的口粮地。耕地、播种、施肥、浇灌、打药、除草、收割,每个环节我都能做到位。春华秋实,凭着一番踏踏实实的劳动,日子逐渐有了起色。后来,我又在家中的小院开设了小菜园,只要勤劳付出,就会有可喜的收获。往后,我开始了业余写作,时不时地收到或多或少的稿酬,既丰富了生活,又能贴补家用。

  现在,我的一对儿女都已大学毕业,进入城市工作,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虽说他们这代人生活富足,但在我的熏陶下,却懂得保持勤劳节俭的好家风。他们消费合理有度,不穿名牌服装,不购买昂贵物品,很少点外卖,凡是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动手。他们将更多的开支用到了读书学习、教育后代上,让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劳俭朴的生活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家族持续走向繁荣的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李园街道唐田中学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