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读者朋友问许培良

标签:
随笔 |
【写作窥见】
我是一位普通文学爱好者,也是一位普通业余作者,却常收到一些读者或作者的提问,诸如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达到不断发表水平等,其实我也处在不断地探索中。不揣简陋,我结合自己写作经历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写作之前必须弄明白自己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
第二,第二,稿子写好后,一定要多修改,可以搁置一会儿,回过头来再反复修改。
第三,不要急于投稿,一定把稿子在心中反复默念几遍,看看文气是否贯通?要表达的内容是否到位?
第四,平时一定要注意生活积累,不妨随身携带笔和日记本,遇上心动的事物或感受等迅疾记录下来,这也可以称之为“灵感”,这些都是日后写作的重要素材。有的作者经常说,没啥可写,其实匮乏生活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第五,写作不要面面俱到,要直奔要写的东西而去,也就是说,写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六,写作时,要有激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潜能,语言表达及立意等要准确鲜明生动。前人曾讲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这个道理。
第七,写什么完全要由自己来决定,千万不要跟风。说实话,我不爱写那些什么应景之作,或者别人给出的写作题目。
第八,一定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只有如此才会写得真切生动感人,才会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第九,一定要将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前人讲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腹有诗书气自华”等,都是很有道理的。读书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以上建议仅供大家参考,写作是一门艺术,文无定体,也无定法,需要自己去努力创造,诚如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所言:“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