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零落乡间一奇葩
零落乡间一奇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778
  • 关注人气:3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时避暑记忆许培良

(2022-08-15 16:56:18)
标签:

散文随笔

       儿时避暑记忆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儿时避暑记忆许培良

 

闷热难耐的暑期,每当我躲在内室打开空调或电风扇,感到无限惬意之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儿时夏日避暑的情景......

那时科学技术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很低,乡村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夏日避暑,根本没有先进的方式和手段。记得,那时避暑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去村南小河里洗澡或游泳。那时河水较浅,流速缓缓,清凉得很,人浸泡其中,其乐融融。那时,村子里很多大人孩子,就是这样去进行避暑的。男人们光着脊背,穿着短裤头,女人们则穿得相对封闭些,男女在不同的河段中,用手掌击着水花,嬉嬉闹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消夏愉悦。

在柳荫下乘凉,也是乡村一种较好的避暑方法。尤其是那些中老年人,中午抑或晚上,各人带着马扎或小板凳,不约而同地汇聚到村西头的大柳树下。有的手里还带着芭蕉扇,来回不停地摇晃着,这样不仅能带来更多的凉意,还可起到驱蚊的作用。倘有微风吹来,感觉更是倍儿爽。还有的老人常带来半导体收音机,立在地面上,播放着现代革命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在乘凉的同时,还增添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儿时记忆中,母亲避暑乘凉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我家百年老屋街门处,比较宽敞,门边还有一棵大刺槐树,无论通风还是遮阴,都有很大的优势。每逢中午、下午或晚上,我们常在此休憩。有时还会在地面上铺上一床凉席子,躺在上面,听知了鸣叫,看夜星闪烁,舒服极了!

我喜欢我家的避暑处,还经常利用这段时间,看一些自己心爱的小人书,譬如《闪闪的红星》《渡江侦察记》等,可谓是趣味横生。母亲是一位打理生活的高手,她能将窘困的生活调剂得有声有色。难耐的夏日里,她经常去生产队的菜园,买来粉红色沙瓤西瓜。搬回家后,放到清凉的水中浸泡一会儿,然后找来菜刀和案板切成块,全家人分着吃,那种甜蜜透凉的感觉可谓是沁人心脾。

岁月如梭,人生倥偬。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盈起来。现在各种避暑电器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可儿时那些避暑的场景却依旧在我心海萦绕,以至挥之不去。

              儿时避暑记忆许培良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浙江老年报》《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西部散文选刊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