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习作《暖如余晖的父爱》刊发于新疆《老年康乐报》许培良

标签:
发表札记 |
【发表快讯】
【补记】
发表文章获得稿酬是著作权人应得的回报。很欣慰,2022年8月12日下午,从当地邮局收到来自乌鲁木齐市老年康乐保社寄来的稿费单(40元),虽然稿酬微薄,却也体现了报刊社对作者的尊重。
此前,承蒙编辑老师厚爱,散文习作《暖如余晖的父爱》刊发于《老年康乐报》(2022年6月21日,第11版,家庭百味专刊),为此向贵报文学副刊责任编辑刘海芳老师的伯乐之举表示由衷敬意与谢忱!
——2022年8月12日下午纪实
有一首叫《父亲》的歌:“你为我骄傲,我却未能因你感到自豪,你如此宽厚,是我永远的惭愧”,在这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里,我倏然忆想起去世已是15余年的父亲,他生前的音容笑貌、慈祥温暖的话语仿佛又浮现于眼前……
1985年暑期,注定是一段让我难以忘怀的时光。那时,北方天气格外干旱,田地里的玉米苗几近趋于枯萎、死亡。高考刚结束不久的我,正在帮着家人担水浇地抗旱,那时我年轻,有的是力气,舍得流汗,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让父母心里感到很踏实。
有一天下午,突然一位同学敲响了我的家门,“培良同学,你班班主任孙老师让你明天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千万别耽搁啊!”那时正躲在老屋小院梧桐树下乘凉的父亲,兴奋地站起了身问:“这位同学好,培良考上大学啦?”那位同学点了点头说:“嗯嗯”,“哪所大学?”父亲接着追问,“可能是一所师专”,两人一问一答地交流起来。
父亲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我赶紧将这位同学请进屋,父亲则于激动之下忙着去沏茶,大家一起喝着茶聊了起来。据说这年高考录取率很低,无论是考上本科专科或中专,都是一件很不容易、很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天上午一大早,我匆匆吃罢早餐,又从邻居家借来一辆自行车,向着距家20余里的母校飞奔而去。从班主任手中接到了录取通知书——青岛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数学专业。回到家后,百年老屋沸腾了!说实话,那年高考中,我考场发挥得很不理想。但对于父亲对于全家人来说,却是一个特大喜讯。“考上就好,考上就好!”正当我因考得不甚理想而感到懊悔之时,父亲却连连不断地夸我。
在父亲的意念中,我们这个家庭祖祖辈辈没出过一个文化人,我的一纸通知书,竟让父亲顿时刮目相看。父亲说,我像一只屋檐下的小燕子,终于飞了出去,这让我不得不思绪万千……或许这个家庭的命运会由此而改观。
父亲是一个比较要面子的人。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晚上,他建议我母亲炒几个小菜,不仅全家人好好庆贺一番,还邀请了数位亲朋好友过来做客。虽然那时家庭经济很不宽裕,父母亲还是将晚宴打点得有滋有味。
记得那个晚上,平日里很少饮酒的父亲,足足喝了两大杯度数较高的烧酒,他高兴得又说又笑,眼眶里盈满了泪花……我暗自思忖到,他一定是因儿子的出息而自豪。父爱是深沉的,有时又是外显的。
客人走后,我将父亲扶到了炕上,昏暗的小屋,明亮的煤油灯下,父亲谆谆教诲我说:“学问无止境,到了大学里,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教好书育好人,做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父亲似乎为我规划好了未来的蓝图,这让我备受感动与鼓舞。
那晚父亲似乎经历了一生中少有的醉酒,和衣而眠。夜深了,我却难以入睡,我分明知道,父亲心中装着什么,他装着的是儿子未来远大的前程,为自己考虑的却甚少,甚少。
后来,我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又迅速考上了本科函授大学。在长达数十年的工作中,教书育人,培桃育李,扎实工作,从不懈怠。从教学研究到文学创作,收获了累累硕果,迄今已成功地出版专著,晋升为高级教师。
岁月流金。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已有数年之久,我却常常想起他。平日里,我常下意识地去老屋小院的石凳上坐一坐,看看夕阳想起他,暖如余晖的温柔如父亲慈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