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麦收时光许培良

(2022-06-08 12:29:02)
标签:

散文随笔

难忘的麦收时光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难忘的麦收时光许培良


      新近,家乡又进入一年之中的麦收时光。先进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在充满丰收景象的田野上奔驰着,“轰轰隆隆”、“轰轰隆隆”…….用不上三天五日麦收就宣告结束。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日渐提高,大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村子一些老年人,闲来无事,他们躲在墙角边抑或柳荫下,笑眯眯地议论着麦收时节的过往与当下。过去麦收主要经过人手拔、镰刀割、人力推、畜力拉、铡刀铡、碌碡压、木锨扬等数个环节,因为劳作沉重繁杂,麦收一般需要月余时间。现在则不同了,只需要三五天便可告捷。
       现在短暂的麦收时光,让我们几乎来不及回味。所以,一种怀旧的思绪常常爬上心坎。以往麦收中那种浸润着农耕时代的情感与文化,深深扎根于我少儿的心灵中,让我不时地感受当年那种辛劳与快乐,纯真与幸福。
我的少儿时代,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莫过于拣麦穗。因为那时麦收主要靠人手拔或镰刀割,这就无可避免地导致一些麦穗散落在地里。为了响应生产队“颗粒归仓”的号召,村干部与学校领导协商,趁麦假、周日或闲暇时间,让学生去麦田间参加拣麦穗劳动。
      收割完后的一片片麦田,便成为我们村小学全体师生拣麦穗的广阔天地。在各班班主任带领下, 我们纷纷走向不同区域的麦田,身上背着小竹篮,手里握着小镰刀,沿着一个个闪烁着麦茬光芒的麦畦,拣起遗落的每一颗麦穗。
       盛夏六月,炎炎烈日当空照,阳光直射到田野,照耀在我们的脊背上,不一会儿,已是汗流浃背,打湿衬衫,疲倦袭来。这时,为了调节气氛,班主任让班里的文娱委员带头唱起了歌:“我是公社小社员来,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来,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施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歌声如海如潮,荡漾在田野间,顿时群情激昂,热血沸腾,我们的干劲又十足起来。
      让我尤为难以忘怀的是,1976年夏天,适逢麦收前夕,村东南边的水库即将干涸,芦苇丛中那些鲢鱼、鲤鱼、鲫鱼等失去了藏身之处,纷纷涌到浅水中来。一个中午,村中的男女老少几乎全都集中在水库里,展开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捕鱼活动。突然,东南边的天空中涌来滚滚乌云,不一会儿,阵阵凉风骤起,紧接着,雨点落了下来!凉嗖嗖的,大有愈来愈猛之势。“不好了,下雨了!”不知是谁在岸上高喊起来。
      于是,我们纷纷跑上岸,携带着工具和捕捞收获的鱼们,各自往家中飞奔。行至半途时,一排排似鸡蛋大的冰雹从空中袭来……我清晰地听到身后生产队的李队长叹息道:“唉,今年的小麦遭殃了!”这句话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事后才明白,成熟的小麦最怕遭遇强烈冰雹的袭击。尤其是那些籽粒饱满的麦穗,经冰雹敲打后,颗粒几乎全都落到了地里。
       果然未出生产队长之所料,那年我们村及周遭村庄的小麦,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麦收过后,为防止落到土壤中的小麦颗粒发芽,村干部发出号召,人人动手搞复收,要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为此,学校放了几天的假。我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每人带着小竹篓和小笤帚或小炊帚,向着广阔的麦田进军,将散布在麦根附近或土壤中的小麦颗粒收集起来。由于麦田里麦秸草、土壤与小麦颗粒混杂在一起,复收的难度委实很大,我们只好耐着性子悉心地去做。
       那时,劳动间隙,我们还要组织起来上文化课。于是,田间地头旁的白杨树、垂柳下,便成为我们临时课堂所在地。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姓王的年轻女民办教师,给我们讲授小学三年级知识。她手中提着一块色彩暗淡的小黑板,旁边摆置着课本、黑板擦和几支白色粉笔,她时不时地写几道算术应用题,我们则以大地为纸张,以木条为笔,龙飞凤舞地演算起来,这场景可谓妙趣横生。
       王老师知识渊博,教法灵活,有时她还能应景性地提出一些新问题,引发我们去思考。由于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答案,所以更能增添我们的求知兴趣。有一次,王老师看到天空中有一群飞鸟,她便随机地发问:“同学们,为什么鸟儿会飞?”我发现同学们之间,你看我我看你,大都显出困惑不解的样子。
       一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我突然举手发言:“鸟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鸟儿的妈妈会飞”,静待几分钟后,竟无人提出质疑。王老师趁机表扬我说:“这位同学想象力很丰富,回答得很有道理,大家一起为他鼓掌!”后来我才真正弄懂这个问题的答案:鸟儿会飞的主要原因是,它在扇动羽毛时,能巧妙地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推动空气,利用反作用力向前飞行。显然我当时的回答与此相差甚远,但王老师暖如春天般的赞肯,无疑开启了一位少年懵懂的心灵,让我求知的梦想插上翅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往事已逝去近半个世纪,但少儿时代田野中那些金黄色的麦穗、那些泛着旧时光与影的小竹篮、那些渺茫着的歌声、那些收集小麦颗粒的小笤帚小炊帚,连及王老师循循善诱与和蔼的笑容,时常萦绕于我脑海,以至于终生难以忘怀。 

难忘的麦收时光许培良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教师,副高职称,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浙江老年报》《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西部散文选刊》《烟台散文》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