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生活琐忆许培良

(2022-06-01 17:50:32)
标签:

散文随笔

高三生活琐忆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高三生活琐忆许培良


       新近,我经常梦见自己再次参加高考,在考场上被诸多难题所困扰。心头一急,浑身冒汗,再一紧张时,梦便醒了。
       嗨,之于我,高考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话题。虽然事情已过去近40年了,但当年高三生活的那些往事、那种情结,依然在我心海中不断地萦绕。
       我们这个家庭祖祖辈辈为农民,饱受生活的艰辛。1982年秋,我考上县重点高中后,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这个家庭是应该改变命运了!”那时,我阅历浅,还未能深谙父亲话中的含义。
        高中入学后,班主任在班会上反复强调,让我们终于意识到:三年之后,将要迎接一场人生的严峻挑战——高考。所以,进入高中的每一天,我们都要时时绷紧这根弦,一切事情都要为高考做准备。
       那时,三年的课程必须提前到两年结束,剩下这一年要进行一轮、二轮和三轮复习。也就是说,从课本知识到课外知识,从基础训练到技能训练,各个环节必须紧密相扣。
       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学校加强了毕业班的师资力量,对任课教师作了一番新调整。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大都被调整到高三年级。因为高考成绩如何,事关学校的荣誉与尊严。高三这一年,我们早晚自习抓得特别紧,早晨一般5点起床,跑早操,进教室自习,晚自习一般到夜里10点结束。
       高三这一年,白天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每位任课教师一般会将三年来的课程,从知识体系上进行归纳总结,并厘清知识的重难点,接下来就是进行题目的强化训练。那时学校里有数台很普通的印刷机,需要教师用钢板、蜡纸手刻试题,然后辅之以印刷。印刷的试题,大都是全国各省市往年的高考试题,通过不断地做题训练,教师反复讲解,来提升我们的解题技能。临近高考前,教师还要进行猜题押题训练,大都是知识与技能难度很高的综合性题目。
       我们几乎每天都浸泡在试题的海洋中,后来有人称之为“题海战术”。搞题海战术确实让人感到枯燥又乏味,但这是那个时代高三学习生活的大环境。累,也要坚持;苦,也要忍受。
        虽然题海战术曾让我们感到疲劳,但有一位姓王的物理教师,却让我特别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他从一本厚厚的《物理高考试题集锦》中,精选出典型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讲解,让我很快就能触类旁通,把握解题技巧与规律。他的穿着打扮很是普通,像是一位农民伯伯,但一旦登上讲台,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口若悬河,像是上演一出大戏,有序幕、有高潮也有结局,很是令我景仰不已。那年高考,我的物理成绩一跃成为班内前五名,很是得益于他的这种教法。
       读高三那年,家庭经济状况很是窘困,平日里我吃的大都是窝窝头(用玉米面做的),菜肴也很一般,多是炒瓜类的,肉少油稀,营养匮乏。临近高考前几天,学校里改善了生活,我偶尔能吃上几顿细粮。这些所谓的细粮(即白馒头),需要父母亲从当地粮管所进行周转定量的小麦,很是不易。虽然生活艰苦,可我们还是努力地拼搏着。
       从青少年时代起,我就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个性。高考迫近的日子,有的同学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我却觉得,高考就是平日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阅。所以,氛围越是紧张,我越是处于一种松散状态。所以早自习时,我常独自捧着课本去校园水塔边背古文,那里环境安静,空气清新;下午课外活动时,我曾携带《贝多芬传》、《海边诊所》跑到校园附近的小河边,躺在沙滩上开心地阅读。我知道自己的知识功底,相信自己的实力,无论是本科大专还是中专,肯定会有上榜的。
       1985年7月7日至9日,我以平常心参加了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次高考。大约月余后收到了一所大专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发挥虽不甚理想,但也没有出乎我的预料。据后来史料记载,那年全国报考人数为176万人,录取62万人,录取率为35.2%,所以,那时的高考相当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我庆幸自己踏上了时代的一列班车,由此开启人生新的征程。现在想来,高考只是一个重要平台,它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大专毕业后,我参加了教育工作,又迅速在职函授了本科大学,将教书读书写作融为一体,奋进不止,书写了属于自己多彩的人生。
      日月飞旋,光阴如流。数十年过去了,每当看到现在的莘莘学子们步入考场,我就禁不住忆想起自己的当年,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恍若在眼前。

高三生活琐忆许培良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教师,副高职称,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浙江老年报》《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西部散文选刊》《烟台散文》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