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穗香缕缕忆麦收许培良

(2022-05-24 09:14:09)
标签:

散文随笔

穗香缕缕忆麦收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穗香缕缕忆麦收许培良


       盛夏时节,狂躁的风席卷着热浪,在家乡的小村子里又升腾起来。田野间,处处飘散着麦穗的馨香。布谷鸟声声之后,不知不觉中,家乡人又迎来了麦收时光。现在,村子里稀稀拉拉的人口,不比以往的繁闹,但村庄有限的土地上,金黄的麦浪依旧在翻滚。
       现在,麦收时间越来越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己村子的、抑或外地进入的联合收割机,不下三五天的功夫,“突突突”地就结束了小麦收割这一环节。接下来,家乡人在村子水泥甬路上,将籽粒饱满的小麦颗粒,摊开,晾晒。如果天气晴好,光热特别充足,没几个晌,就将小麦堆积起来,大都不用装进粮仓,直接卖给下乡收购粮食的商人。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麦收就这样不咸不淡地结束了,虽是大机器生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劳力操作,但似乎总感觉到一种乏味或缺失。尤其村子里的老年人,有事没事地常聚集在大树下,抑或房屋的一角,絮絮叨叨地重拾往日麦收的那些幸福的旧时光。
       我出生于乡村,青少年时代几乎都是在乡村度过的,对于每年的麦收景象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更谈不上科学种田,家乡人在贫瘠的土地上,虽是辛苦耕作,却收获不到应有的“粮食满仓”,于是希冀一年年好起来。有期盼,就有美好。那时,虽然生活艰辛,但经历过的一切,如今想来都像一瓶陈年老酒,愈品味愈醇香……
       每逢六月中旬到来,又常逢端午节,麦收进入了高潮期。这个季节又是白昼渐长,所以家乡人大都起个大早,连早饭也顾不得吃,就带上斗笠,手套,镰刀等,去田地里拔小麦或割小麦。那时,乡村生产劳动是以工分来计算的,以此来作为日后粮食分配的标准。所以每家每户中,凡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大人或孩子,都是积极地参加麦收劳动的。
       太阳爬上了村头的树梢,喜鹊们“喳喳喳”地叫个不停,哦,忙碌着的大人们到了吃早餐的时间。于是,每家每户的孩子们,提着大大小小的竹篮,给大人们送早餐去。竹篮里面盛放着金黄色的玉米饼,散发着浓郁香味的火烤小黄鱼,抑或清蒸的鸡蛋虾酱等,这也是一年中大人们少有的清福。平日里,吃的多是高粱面饼,红薯面饼,野菜团等,艰苦地度日。
       麦浪翻腾,恰似涌动的海。那时村子通往麦田的途径,大都是土路,每到田间地头,地面上多是野草,荆棘,还有蒺藜之类,如果打赤着脚行路,脚会被深深扎痛的。人的体力也是有限的,看到孩子送早餐,大人们就一边挥着汗水,一边欣慰地聚集到田野旁的柳树下,先是“咕咚咕咚”地饮足了凉开水,接下来就慢慢品味送来的美味佳肴。辛劳,快乐,懂得知足,或许这就是那代乡村人平淡生活的写真。
      麦收也有数道工序。割倒了小麦,还要打捆,堆积,装车,运输,最终汇积到各生产队的场院。把小麦解开捆,摊开晾晒,梳理秸秆,再将碌碡套上牲口,对小麦穗进行碾压,颗粒就会在反复的碾压下脱出来。因为那时生产技术落后,所以拼体力、挤时间,成为麦收时节的主旋律。
       晚间,吃罢晚饭,父母亲就匆忙赶到生产队的场院。场院上,早已亮起了汽油灯,汽油灯被吊在高高的木杆上,发出“哧哧”的响动声,明明暗暗的灯影,在夜色中摇摇曳曳,迷迷离离。父亲在场院屋子里,负责账目记录,母亲则与乡亲们一道,按照工序要求不辍地劳作着。我和伙伴们则围着麦秸草垛玩捉迷藏,或缠绕在老人身边听神话、民间故事。麦收大约持续一月有余,那是很美丽的乡村夜晚。
      因了麦收,场院成为我少儿时代的常去处。下午放学后,正是夕阳西下晚霞绚丽缤纷之时,我背着书包,先是去场院,那里有我的父母亲,那里有我的邻里乡亲,那里有我生命成长的沟沟壑壑……那里也寄予着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古往今来,民以食为天。迄今,父母亲已离别了他们曾经留恋着的世界,乡村田野在农业技术的跨越式进步面前,业已发生了深刻的巨变,麦收早已告别了手拔刀割,从小型收割机到打场机,再到大型联合收割机,生产力获得了空前发展,当年的场院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是那辈人用勤劳智慧、血汗泪水铸就的淳朴的农耕文化元素,却深深地融进了我的血液中,让我此生与它永远纠缠在一起!

穗香缕缕忆麦收许培良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教师,副高职称,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浙江老年报》《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西部散文选刊》《烟台散文》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