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老岳母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1943年老岳母(左)摄于大连,右为老岳父,照片中的婴儿为作者的岳父
每到乡村麦收之际,我总会想起我的老岳母。因为她的生日是在农历五月的一天,正是麦收时节。老岳母在世时,每逢这一天,无论远近忙闲,众多亲友都会欢聚一堂,为她庆寿。
4年前的一天,老岳母因年老体衰,下床时不慎摔了一跤,虽然及时住院治疗了一番,但身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在住院的那些日子里,尽管晚辈们全力守护,医生也用了最好的药,但是“生老病死”这一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老岳母的身体状况走下坡路时,我作为她的大孙女女婿,常携妻过去看她,及时给她以安慰。我知道,虽然我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近30年的相处中,深深感受到她是一位很值得尊敬的老人。
那年五一节期间,我和妻一起赶了附近的一个小集市,买了优质草莓和高级点心去看她,那时老岳母的意识还很清醒,她从床上坐起来,跟我们很客气地打招呼:“小许来了?过节歇班吧?”“是啊,是啊!”我兴奋地应答着。老岳母虽已年逾百岁,她的进食状况尚良好,我和妻感到很是欣慰。但出乎意料的是,又过了数日,老岳母竟溘然辞世,享年105岁。她虽属无疾而终,我们还是深感悲痛。
老岳母,王桂兰,出生于1913年,祖籍山东平度,年轻时随丈夫去大连经商。由于当时社会战乱动荡,生意很是萧条,老岳父因此患上了不治之症,正值壮年而早逝。无奈之下,老岳母举家迁回平度乡村,带着三儿一女过着艰难的生活。可以想象,作为一位年轻的寡妇,拉扯4个未成年的孩子,其中的酸甜苦辣是无人可知的。
为了将孩子拉大成人,老岳母无论是家务活儿,还是生产劳动,都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她起早贪黑,克勤克俭,吃尽了苦楚。她像极了一个不倒翁,无论经受了怎样的打击,都不会倒下。
苍天不负苦心人。后来她的三儿一女相继结婚,过上了稳定的家庭生活,老岳母的心事才渐渐地减轻下来。子女们分家立业后,老岳母独自守在一栋老屋中,过着独居的生活。老岳母依旧身体力行地过日子,她贤淑勤快,生活有方,和睦邻里,得到了众邻居的普遍尊重。
我和她的大孙女刚结婚时,老岳母常邀我们去做客。老岳母慈祥和蔼,谈笑风生,她娓娓叙述自己不幸而又坎坷的人生经历,感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好日子。老岳母为人处事,知情达理,乐于助人,很值得晚辈们效仿。老岳母的美德,给予我们以莫大的激励与启迪。
老岳母年轻时很漂亮。在她家的墙壁上,曾悬挂着一幅年轻时和家人的照片。老岳母身着华丽的服装,打扮很是精致,整个形象宛如民国时代的上海美女。当我们夸她年轻漂亮时,她总是谦逊地摆摆手。
平日里,我因工作繁忙,家务事也较多,探望老岳母的次数很是有限。较多的机会集中于春节期间,主要是给老岳母拜拜年,并送上一些礼物补品,也为她做一些担水的家务活儿。每及此时,老岳母都是让我坐在热炕上,喝茶,嗑瓜子,吃花生,口里不停地唠叨着:“小许,辛苦啦,辛苦啦!”
老岳母用百余年的人生经验教诲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居家过日子,一定要学会节俭,夫妻之间要恩恩爱爱,和睦相处等,她的这些朴素的思想理念,无疑是我们晚辈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老岳母作为普天之下极其普通的劳动妇女之一,她一生莫大的荣耀就是,2013年百岁生日之时,受到平度市新闻中心记者的登门采访。那是一个夏阳绚烂、鲜花怒放的日子,采访完毕后,老岳母端坐在亲人簇拥的中央方登上,留下了光彩而又永恒的纪念。不久,她的照片以及长寿之道刊发于大型刊物《平度画报》。
老岳母在生命的晚年里,很是留恋这个世界,留恋着她的亲人。但她对于生死又看得很是淡然,所以她不恐惧死亡的到来。去世前几年,她曾将年轻时珍藏的绸缎赠给大孙女,或许是为了留给晚辈一个“念想”。
对于逝者的哀思,就是对生命的敬重。老岳母离世的第一时间,我和妻迅速赶了过去。那天下午,老岳母的骨灰,魂归故土。我肃立于墓前,回忆着从前的影像,向老岳母深深地鞠躬,以表达心中无限的悼念。
我们常说,仁者寿,此言不虚。老岳母百余年人生,可谓是历尽艰辛,任劳任怨,不辍劳作,乐善好施,造福后代,创造了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一地域上的生命奇迹,成为一种佳话流传于后世。老岳母美德不朽,美名永在!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教师,副高职称,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浙江老年报》《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