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幼儿教师担当的不只是这一个角色,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那么蒙台梭利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根据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强调教师要在幼儿的学习中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蒙台梭利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实现主动学习。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激发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专心活动,同时要支持幼儿独立学习,消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关键词 因材施教幼儿教师, 蒙台梭利教学法, 主动学习, 独立学习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
任何的实践都需要理论来做指导,而任何的理论都要去通过实践来论证。要了解蒙台梭利教师的角色,我们首先要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一)以幼儿为中心
幼儿是蒙台梭利教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独立的个体,是我们教师教育的对象。班内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幼儿为出发点,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来开展教学实施教育。不仅只有蒙台梭利提倡以幼儿为中心,很多的教育思想家都呼吁要把幼儿视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应有自己的人格,教育应该以幼儿为中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
(二)不教的教育
所谓不教的教育就是让幼儿自己主动的去探索世界,主动的学习。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提倡的是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的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三)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孩子在每一时期表现出对特定事物的,特殊爱好和兴趣。但是敏感期不是一直持续不变或是永久保持的,所以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敏感期,根据幼儿的发展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四大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6岁),
秩序敏感期(0-4.5岁),感官敏感期(0-6岁),动作敏感期(0-6岁).
(四)混龄教学
家长会怀疑这种教学模式是不是合适,大孩子会不会欺负小孩子,不和小孩子玩。刚开始带班时,我也有这方面的困惑,可是带班后发现孩子之间在教室呈现的状态是很融洽和谐的。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可以从帮助小年幼的儿童。在班内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孩子们之间要相亲相爱,因为觉得混龄的另一优势是孩子们之间能体会到兄妹之情。现在家中都是独子孩子们很难体会到,但是在这样一个混龄的环境中,大孩子知道照顾弟弟妹妹,小孩子又能跟着哥哥姐姐学习。孩子们之间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五)奖惩无用制
蒙台梭利不提倡奖励或是惩罚孩子,尤其是体罚孩子,他认为这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的意义。通过观察发现奖赏或是处罚幼儿,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效果,尤其是处罚幼儿。孩子做错了事情让他罚站反思,孩子其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不如静下心来和孩子沟通,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不好,怎样做更好。应为孩子和没有树立正确是非观念,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来建立。
二、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角色
根据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特点就不难确定教师的角色了,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体现引导着、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一) 学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观察者,要认真的耐心的观察每个幼一儿,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这样我作为教师才能更好的实施教育。而是更应该把把孩子的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记录下来,更好的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
案例: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年龄3.6岁,但是对数字和字母表现的特别敏感,他能认识26个英文字母并能正确的读出来。但是最近我发现他对数字特别感兴趣,总是看哥哥姐姐们做数学区的工作,有一次我试图看看他到底认不认识数字,结果发现他认识百以内的全部数字,我就试着交给他千以内的组合数,发现他很快的掌握了。这个孩子数学逻辑能力特别强,那么他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肯定就不能和同龄的小朋友一样,而是符合自己的发展水平的。但是他语言和动手能力一般,那么这两方面的教学就是和同龄的小朋友相差不大的。正所谓孩子的八大智能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加以引导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到孩子不足的地方加以提高。这样就可以使孩子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又孩子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1) 提供丰富的教具,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具是蒙台梭利教室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提供丰富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又有一定的吸引性教具,这样幼儿才能专注的去工作。幼儿会在工作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以至于自己反复的去重复工作。主动的去工作。
所以教具是要及时更新和填充的。怎样填充和更新教具呢?一是结合季节更换。二是根据主题更换。三是按区域填充。例如主题是水:科学区可以添置水的三态、水循环等工作,生活区可以有针管移水、海绵移水的工作。语言区可以添置一些与科学区相对应的语言卡片。这样根据主题我们的工作区域是在变换的,孩子就不会觉得很无聊,每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这样他们的兴趣自然就提起来了。当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自发地进行活动。所以教师在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兴趣需要之后,为每个幼儿制订一个适合其发展的目标和计划,这就是么蒙台梭利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
(2)支持儿童独立活动
教育是从多方面体现的,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很多的家长替孩子包办太多。担心自己的孩子不会做,很多孩子三岁了不会自己吃饭、自己脱裤子,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理权利。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首先要信孩子有独立活动的能力,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是教育者不是呆板的保姆,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性。孩子一旦有独立的活动,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尊重幼儿的独立活动,而不是盲目的干涉或是无所问津,这都是不合适的。孩子的独立活动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和尊重,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加自信,更能促进孩子主动的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3)营造主动学习的精神环境
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关注物质环境,更应重视精神环境.除了维持环境的舒适、清洁与有序外,教师还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宽松的环境,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精神环境。蒙台梭利提到幼儿有“吸收性心智”,其实不仅如此幼儿有强烈的模仿行为。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言行举止、处事方法和态度,与幼儿之间应建立相互信赖、关爱与尊重的关系,让儿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另外教师与教师之间应对儿童的行为要求达成一致。如果同一个班的教师对儿童的行为要求不一致,会令儿童无所适从。教师还要注重自身行为习惯的的学习和提高,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感
良好的常规对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那么怎么才算常规好?教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规范幼儿的常规呢?不是要求幼儿规矩地坐在椅子上保持安静不动,而幼儿做到了,这就是常规好守纪律。只有儿童自己明白了这么做的道理,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做而不是被迫去做,才是真正的建立的秩序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耐心地观察幼儿,发现幼儿有做的不礼貌或是侵犯别人的行为时,加以制止,让幼儿切身感受怎样是对的。
例如,我们会提醒幼儿离开桌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椅子推到桌子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在这通行。如我我们只是盲目的要求孩子们小椅子归位,对他们来说是很呆板的,但是我们如果我告诉了孩子们这样做的目的时,他们就会欣然接受。但是孩子的自控能力是很有限的还是要靠我们老师不断的提醒,但是随着时间的的推移孩子们就会内化了这种秩序。
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起着很重要的角色,仅仅有条的环境,充实的教具,孩子在教室内自己忙自己的工作,就很少会发生冲突,幼儿就能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为幼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幼儿会在工作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以至于自己反复的去重复工作。主动的去工作。
三、总结
蒙台梭利把教师列为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三大要素之一至关重要。因此关于教师在教室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值得我们教师们深入学习了解,这样在实践的教学中才能正确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蒙台梭利,祝东平 译.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45—56.
[2] 朱燕平,梁志燊教授谈蒙台梭利教育[J].教育导刊,早期教育,2006,4-5.
[3] 傅梅仙,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几点思考[J].幼儿教育.2003 ,39.
[4] 尚红艳,“蒙氏课程”热的冷思考[J].教育导刊,2004,15-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