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具,也称为蒙台梭利教材、工作材料,是蒙台梭利教育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蒙台梭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都独具匠心,它是建立在对儿童认真观察与仔细思考的基础之上,它给儿童提供了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最佳方式。通过蒙台梭利教具,在“儿童之家”里,儿童精神与身体的合作就有了具体的表现形式。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儿童通过成功地操作和重复简单的工作,获得一种自我感觉、自我控制感,以及对环境的掌控感。但儿童从事的工作必须与他成长中的文化期望存在关联。”
这些“简单的工作”指的是遵从蒙台梭利教育法来操作蒙台梭利学习材料。从某种程度上讲,向儿童呈现所有的学习材料,是蒙台梭利实际学习环境的独特之处。
在蒙台梭利学习环境中,学习材料之所以必要,原因不在于材料本身,而在于材料的设计原则。此外,学习材料只是构成蒙台梭利环境的必要成分,并不构成环境的全部。
在每一类蒙台梭利教具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点与差别所在,它们不仅蕴涵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更彰显出蒙台梭利教育的特色。
/UploadFiles/201403/2014032737047629.jpg
一、教具的作用
有关教具的作用,史坦丁说:“蒙台梭利教具的价值:对儿童来说虽然教具是直观的,但是它以井然有序的方法帮助儿童认识到外界的秩序,并向儿童展示外部世界的本质,……是使儿童能够认识宇宙、真理的关键。……换言之,为了使发展方向未稳定的儿童能充分发挥其能力,并尽可能开发其人格特性,就必须要有特定的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三大要素(环境、教师、教具)之一,是实现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重要媒介,也是蒙台梭利教育中最广为人知,却也受到最多误解的一项。
许多人误以为,蒙台梭利教育就是借着教具的操作,训练儿童的操作技巧,引导儿童获得某些知识与技能。事实上,蒙台梭利教具并不注重外在的教育功能,其真正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可以专心工作的对象和刺激,促使儿童注意力的集中。蒙台梭利博士认为,要想使儿童成长为一个和谐、健全的个体,最重要的是让其通过“工作”展开自然的禀赋。因为她设计的这些“工作”,不仅能够影响儿童感官、动作与心智的发展,更能帮助其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台梭利教具之所以在蒙台梭利教育环境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各领域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均尊重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儿童身心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期,即自我为了促使其能力的发展而要求刺激身心活动的时期。
某个器官的机能与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其自身的活动,而要想对于自身活动有所促进,就必须针对这方面提供适当的刺激。换言之,就某器官的机能发展而言,只要在其机能的敏感期内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产生对应的活动。这时,儿童通过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的作用,就能够很轻易地发展其机能与能力。不过,敏感期是短暂的,不久就会消失,所以,必须在敏感期尚未消失之前给予适当的刺激。因此,提供充分预备好的环境是必要的,教具也就成为了环境创设的重心。
教具是形成人格的工具。在儿童之家,儿童的自由得到保障,其各自的自主性活动亦得到许可,他们使用自己所选择的教具进行工作活动,进而形成自己的人格。人格的概念涉及多个方面,而且构成人格的身心诸能力也是多种多样,但其中的主要因素则包括理性、自由意志、责任,以及专门性知识与技能等。
儿童在使用教具的工作中,能够发展其卓越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学习了作为社会人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生存方式。具体来说,蒙台梭利教具的作用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UploadFiles/201403/2014032737069801.jpg
第一,能够促进儿童智能或理性的发展。儿童从诸多教具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来进行工作。无形中这就要求儿童从众多物品中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经由自己的判断,并加以选择,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够促进其智能或理性的发展。
第二,培养儿童自由与责任合一的意识。有人将“自由”误解为随便、任意,或不必负责任的想法。实际上,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儿童自由的行使一定伴随着责任,比如,他对自己所选定的工作应坚持到完成为止,而且,在自己操作完这项工作之后,会自觉地收拾整理教具,并将教具归位。这是要使儿童认识到,为了他人,他有责任将使用完的教具归回原处。
第三,儿童自由选择的同时,必须有规则的意识。自由受到保障是指儿童能够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充分活动。自由的保障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允许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最富有价值的东西。自由对自己得到允许的同时,对他人亦得到允许,自己与他人必须共存。因此,儿童会懂得为了自由而不能违反规则的重要性。
第四,发展与教具有关的各种知识及有关教具操作的技能。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孩子自由选择教具进行工作,并使用自己选择的教具,集中注意力以反复进行同一项工作,直到尽兴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满足了自己,同时,与教具有关的各种知识及有关教具操作的技能也得到发展,因而对将来的专门知识,以及技能的培养也奠定了基础。
第五,增进儿童完成工作的自信心和工作自发性。使用教具进行集中工作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的儿童,其心情满足、情绪安定,而且能唤起完成工作的喜悦,具备自己可完成工作的自信心及萌生“工作意愿”的自发性。
最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在教具操作过程中,儿童有时候需与他人一起以团体方式进行工作。在团体工作中,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性将获得萌生,而且关心他人,培养耐心与自制力,并端正态度,强化责任感,待人和善,乐于助人,又鼓励自己成为“好孩子”。
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在预备好的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地使用教具,全神贯注地工作,进而通过自己选择的工作获得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欲望与态度。这样可使过去脱离正常轨道的儿童变成“正常化”的儿童。“正常化”的儿童是更高一层的教育出发点,儿童的人格就是如此逐渐迈向成熟的。
二、教具的教育价值
赫尔明在其所著《蒙台梭利教育学》一书中说道,“蒙台梭利教具的意义在于,儿童借助于教具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使精神上的喜悦显现于态度之中,能够学习各种知识与技术……”蒙台梭利教具蕴含着深远的教育价值。
第一,提高孩子的各种感觉的敏锐性。蒙台梭利教具能培养孩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态度与敏锐感受性,从而能促使他获得作为感觉要素的各种新的印象。
第二,促使感官成熟发展。智能的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感觉的发展在幼儿期最为旺盛,进入青年期后逐渐迟缓,不久即告终止。一般认为,感官发展比人体身高发展要终止得早。蒙台梭利感觉教具就是为了使感官发展极旺盛的孩子能愉快地使用教具,促使其感官更加成熟而创制的。
第三,吸收性心智的作用得到加强。蒙台梭利教具能发展孩子的各种知识技能,培养其综合与分析能力,从而使智能得到发展。
第四,建立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利用蒙台梭利教具,孩子能通过感觉,学习知识与技术,同时,根据某种原理,将信息与知识统一起来,以建立有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五,培养孩子的自发、自主的工作欲望与学习意愿,进而辅助其形成自我教育的期望、态度与习惯。
最后,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在蒙台梭利教室里,通过使用教具的工作,孩子能养成专注、细心、整洁、秩序、独立等良好习惯,而且,在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社会性也得到良好发展,也培养了其体谅他人、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感情。
/UploadFiles/201403/2014032737087145.jpg
三、教具的设计原则
蒙台梭利教具特色鲜明,富有哲理,其目标就是通过蒙台梭利教具操作让幼儿“工作”,通过工作,让幼儿实现自我认知的完善。所以,它们在设计上独具匠心,每个材料都能突出某个特定的概念或难点,包含对错误的内在控制,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原则。
(一)孤立性
孤立性是蒙台梭利教具的重要特色,是指根据教育目的,每种教具只包含事物的某一属性,而孤立其他属性。
具体来讲,蒙台梭利教具包含事物的多种属性,如,形状、重量、大小、颜色、粗细等,但在设计上,并不是将所有属性同时呈现于一套教具上,而是根据每套教具的目的,仅呈现其单一属性,突出一个感觉点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由此显示出教具的功能。
突出其单一属性,是为了引导儿童在操作过程中把问题弄明白,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概念上。例如,粉红塔由10块只是大小不一的立方体搭成,每块立方体增加的尺寸都很精确。每个立方体除了大小不同外,其他特征完全相同。这就促使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小这个特征上,探索各立方体之间的大小关系,避免了不必要的精力分散。
(二)错误控制
错误是认知自我建构的基本工具。在蒙台梭利教具的设计中,都具有“错误控制”的功能,让儿童自行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另一方面,错误控制可以作为儿童行为正确与否的评量,达成自我回馈的功能。例如,“倒水”工作中,杯子上都贴有“止水线”,以此表明水位,提醒孩子不要将水装得过满或过少。
教具设计中的“错误控制”系统,还有助于儿童独立操作、自我校正,自主把握自我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肌肉协调能力获得综合的发展,由此实现蒙台梭利博士所追求的“自我教育”的目的。
错误控制常被误解为,必须借助蒙台梭利材料引导儿童探索完全正确的方法。对此蒙台梭利博士认为,错误存在于个体内部,是所有学习过程中有教育意义的成分,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能发现错误,并且能对这些错误做出反馈和解释,而不是依靠成人的帮助。错误控制最终将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反馈中解放出来。
(三)适合儿童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教具必须符合儿童的内在需要,所以,每套蒙台梭利教具在形状、规格上都是根据儿童的标准尺寸而设计的,而且,在操作难度系数上,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原则,从而便于不同能力的儿童选用和操作,避免儿童因能力所限而产生挫败感。
(四)美观大方
蒙台梭利教具外观大方、富有美感,它不但能保护和滋养儿童的心灵,而且能陶冶儿童的审美情趣,提升儿童的艺术素养。
(五)秩序性和逻辑性
每套教具除了其构成本身含有明确的秩序性和逻辑性之外,在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感觉点上也都强调了这种特点,这样就使儿童的感官能力和逻辑智能的提升实现于循序渐进的操作过程之中。
(六)间接预备性
在操作蒙台梭利教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肌肉的协调性和感官的敏感度,还能为孩子以后从事其他运动或工作打下基础。
在智力发展方面,教具操作的步骤和顺序以及教具本身的秩序感,可以帮助孩子完善其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提供支持或间接的准备。比如,金属嵌板的操作,既锻炼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又锻炼孩子的手部操作能力,从而为以后孩子握笔书写做了准备。
(七)适用范围广
每套教具都有相应的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还有相应的扩展与延伸的方法和步骤,以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儿童的操作。
(八)独立操作
为了发展儿童的独立创新能力,教具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独立操作的理念,儿童可以单独地操作大部分教具。
其实,在蒙台梭利博士眼中,她所设计出来的是“工作材料”而更胜于“教具”。它们不是提供给老师使用,而是提供给儿童做“成长工作”时所使用的“材料”;它们不是辅助老师上课的物品,而是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媒介。
/UploadFiles/201403/2014032737108693.jpg
四、教具的使用
(一)为了本来的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曾遭到来自福禄贝尔主义者及其他一些人的严厉指责,他们声称,蒙台梭利教育不能使儿童随心所欲地使用教具。例如,他们认为儿童可将圆柱体组用来当电车游戏,而不是原定的工作目的。对此,有人认为应该鼓励儿童的任意活动或游戏。但是,我们认为这观点是不对的,蒙台梭利教具主要任务是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建立秩序,促进其自我发展。因此,在本来目的之外使用教具达不到儿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
(二)正确的使用方法
蒙台梭利教具里蕴含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比如秩序感。只有使儿童尊重教具内在的秩序的原理,我们才能对儿童内在的秩序,即智能与社会性的萌芽的发展抱以期望。所以,要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引导下,正确使用教具。
(三)教具的选用
教具的选用也不是盲目的,在敏感期内选择合适的教具是十分重要的。“选择与敏感期相适应的教具进行工作,儿童即可在最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在智力、道德方面获得令人惊异的发展。而且,在此之后,不仅仅限于儿童智力、道德上的发展,还将在身体、情感、社会等一切身心领域获得进步和发展。”
(四)使用后的整理
教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还包括教具使用完毕后的收拾与整理,即正确地将它放回原来的放置场所。通过将教具及其他物品有秩序地放回原来固定的场所,会唤起儿童潜在的秩序意识,并加以强化。
本文节选自CMS《蒙台梭利儿童心理学》,图片来源于CMS旗舰园,转载需注明出处。关于蒙台梭利教具的详细论述,参考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出版的《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一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