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构成
1.十个粉红色木制正立方体,边长最长10 cm,最短1 cm,依次递减1 cm。最大的立方体体积为1 0003 (10 cm×10
cm×10 cm),最小的立方体仅1 cm3(1 cm×1 cm×1 cm)。
2.工作毯一块。
适用年龄
2.5岁以上,与插座圆柱体并行。
基本操作
操作一 粉红塔垂直序列练习
1.向幼儿推荐工作,介绍名称:“粉红塔”,语速缓慢,吐字、发音与表达清晰,引导幼儿一起取工作毯,确定工作位置。
2.取教具时,展示粉红塔的拿法:轻轻从塔顶拿起最小的立方体,捧在手心(以示珍贵),送到工作毯上,一次一个;当粉红塔较大时,一只手捏住立方块,另一只手托住;当粉红塔更大时,两手托住底部搬运。十个立方体无顺序散置在工作毯上。
3.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4.观察比较,找出最大的立方体,放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在剩余的立方体中,再找出最大的立方体,放在第一块上面。
5.以此类推,依次垒高到最小的立方体为止。
6.搭完后,请幼儿从塔顶部、四周远近距离欣赏粉红塔,感知美观与协调。并用手从下向上缓缓触摸,感受粉红塔的细微变化。
7.转换工作时,让幼儿清楚地看到粉红塔的“拆除”方法。把立方体块一块一块地慢慢地取下来,无顺序放置在工作毯上。
8.询问幼儿:“要不要做做看?”给幼儿练习的机会。
9.工作完后,粉红塔散放在工作毯上,从最大的立方体开始,按顺序依次送回。
操作二
三阶段名称练习
1.前导性工作如上。
2.取对比最强烈的两块粉红塔立方体块,进行名称练习,名称为:大、小。
3.按三阶段教学方式进行练习。(略,方法参照插座圆柱体)
4.借由名称练习,可逐渐缩小比较两个立方体之间差距,放上“大、小”卡片对应,引导幼儿反复进行,直至辨别相邻粉红塔的大小差异。
5.工作结束后,整理教具,从最大的立方体开始,按顺序依次送回教具架。
提示:大小是幼儿最熟悉的物体特征,早已耳濡目染。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进行名称三阶段练习时,可导入文字卡片。
操作三
粉红塔的水平序列练习
1.前导性工作如上。
2.将粉红塔取出无顺序摆放,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从中找出最大的粉红塔,放在一侧,再从剩下的粉红塔中找出最大的,从左至右依次排好。
3.所有粉红塔排序之后,按从大到小顺序再次确认,方法:用最小一块立方体为参照物检验,每层之间差距1cm。
4.当幼儿熟练后,可反向排序。
错误控制
粉红塔本身无错误控制,依靠教师示范或幼儿视觉发现错误。最小的一块粉红塔立方体块可作为参照物进行错误控制,也可制作相关卡片作为错误控制。
直接目的
1.帮助幼儿理解大小,发展幼儿视觉辨别能力和肌肉感知能力。
2.透过视觉,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3.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小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以及灵巧性和手眼协调性。
4.加强幼儿手部肌肉和腿部肌肉的练习。
间接目的
1.增强幼儿精神抑制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具有三次元变化的粉红塔有10个立方体,为学习立方根做准备,它是:13:23:33:43:53:63:73:83:93:103。8个小立方体组成第二个立方体;27个小立方体组成第三个立方体;64个小立方体组成第四个立方体……1000个小立方体组成第十个立方体(粉红塔的分解教具可进行此项工作)。
3.数学教育的间接预备(是理解十进制的准备教具)。
4.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延伸操作
1.垂直方式。同棱垒高:即将立方体的两面以其夹角对齐,垂直向上积高,用1
cm3米的小立方体依次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比较每个立方体之间的差别。螺旋状:即将立方体以一定的角度错位积高摆放,整体呈螺旋状。玫瑰花状:即以十字交错方式积高摆放,从顶部观察粉红塔,呈现玫瑰花状。
2.水平方式。漩涡状:即将立方体以一定夹角错位水平摆放,整体呈现漩涡状。粉红塔水平方式变化非常多,不一一列举。
参照插座圆柱体的延伸操作,可进行如下练习:记忆练习、蒙上眼罩触觉练习、卡片练习、合作操作等。更多“蒙联”牌蒙台梭利教具展示可点击中国蒙台梭利商城查看
如您欲咨询或订购“蒙联”牌蒙台梭利教具,请咨询:
CMS教学资源部
联系人:张晓锦老师
电话:0532-68851080转#203
http://s1/middle/74c0e8e3hba9dbdca03c0&690
粉红塔
http://s4/middle/74c0e8e3hba9dc01ea6a3&690
取教具时,应从塔顶最小的立方体拿起
http://s13/middle/74c0e8e3hba9dc16dddcc&690
拿捏粉红塔姿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