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耗资千万闲置八年谁担责
(2012-11-27 12:50:24)
标签:
杂谈 |
来源:中国商报 | 作者:邓海建 郭文斌 胡 艺 耿银平 2012.11.27
广东揭阳市岐山汽车站2001年动工建设,2004年建成,耗资2800万元,至今未能投入使用。目前,该站只有一名总经理在正常上班。据其介绍,该汽车站位置偏僻,站场前后的道路狭窄,大型客运车辆掉头都有困难。他曾多次申请重新规划和改造,但一直没有下文(11月20日《南方农村报》)。
耗资千万的“停摆”车站建给谁看
●邓海建
这里起码有两重追问:一是既然投入了又不能使用,当初是谁拍板要建成这么一个花架子车站的?规划设计是怎么通过的?施工验收是如何经手的?二是数千万财政买单,于地方而言并不算小手笔,绩效审计何在?责任追究机制何在?
一方面是私人客运站点无序揽客下客,另一方面却是耗资数千万的汽车站沦为摆设——这就是揭阳客运市场的真实图景。据说岐山汽车站2001年动工建设,2004年建成,至今未能投入使用。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座耗资2800万元的汽车站多处建筑已出现漏水。眼下的岐山汽车站已然“骑虎难下”:若不整饬,数千万财政打了水漂不说,还容易在民众间贻人口实;若要整饬,大范围修缮又是一笔巨资,加之周边道路狭窄凌乱,这显然不是交通运输部门能纾解的问题。
不妨算一笔账:8年,2800万硬件投资,即便只算定期存款收益,加之管理和占地损耗等,“停摆”的岐山汽车站损耗公共资源的价值恐怕已经远超5000万元。如今,要么是看着国有资产风吹云散,要么是继续以“成本投入”收拾烂摊子,来回之间,数字恐怕还要加码。这里起码有两重追问:一是既然投入了又不能使用,当初是谁拍板要建成这么一个花架子车站的?规划设计是怎么通过的?施工验收是如何经手的?二是数千万财政买单,于地方而言并不算小手笔,绩效审计何在?责任追究机制何在?8年倏忽,有人因为这“停摆”的车站而引咎辞职或下岗了吗?8年,耗资数千万的车站成了公权秩序上明晃晃的硬伤,不闻不问、不顾不管,按照这个逻辑顺藤摸瓜下去,还有没有类似的“奇迹”与之共存呢?
岐山汽车站的今天,令人联想起沈阳绿岛体育中心的命运——建设投入约8亿元,使用寿命却不到10年。今年6月3日,当年的标志性建筑终于在一声轰隆中被爆破拆除。按照业内的说法,中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名列前茅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钢材和水泥。也就在这一片造楼热土上,“短命建筑”层出不穷,拆四星盖五星、未完工又推平。“青壮年”建筑要么早产在拍脑袋决策中,要么猝死在各色红头文件里,夸张一点说,哪个城市没有那么一些诡异的“停摆”建筑呢?http://www.cb-h.com/news/sw1/2012/1126/12112661FGGGBJ13G37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