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抓住CPI“破2”时机改革物价

(2012-08-13 16:49:29)
标签:

财经

 来源:中国商报 | 作者:冯海宁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2.4%。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8%(8月9日新华网)。
  7月份CPI同比上涨1.8%,创下30个月新低;PPI同比下降2.9%,创下33个月新低。这两项新低基本证实了之前市场的判断。下一步有待证实的市场判断是,CPI“破2”为政府提供了更大的继续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稳增长的空间,究竟是降息还是降准?
  尽管有学者认为CPI“破2”是“假摔”,但“真摔”也好“假摔”也罢,估计“摔倒”之后不久就会“爬起来”。原因很简单,随着翘尾因素的消失,投资项目的拉动,货币政策累积效应的显现,以及国际因素(如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物价反弹的可能性极大。
  因此,应该利用CPI“破2”这个机会,加快改革,改善民生,重点是围绕物价进行一系列改革。如果错过了这个价格新低点,相关改革的成本会更大。而只有加快相关改革,建立合理的稳定物价的基础,才能减少或避免货币政策不断放松带来的通胀,才能防止通胀伤人。
  比如说,流通体制改革就关系到物价稳定和改善民生。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另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流通成本占到物价的50%-70%。尽管流通成本过高问题早就暴露出来,但相关改革却长期滞后。
  8月7日,《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终于公布,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加大流通业用地支持力度、税收优惠等措施,助推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不管这一改革与CPI“破2”的时机是否巧合,总之,在为下一步稳定物价打基础。
  然而,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设想与效果总有一些偏差。也就是说,流通体制改革能否实现目的,还有待观察。但从清理超期收费公路的效果来看,一年来的专项治理效果与期待还有很大距离。公众最希望看到的是高速公路超期收费被清理,但据报道,停止收费的高速公路却屈指可数。可见,流通体制改革需要加大决心,否则,物价难稳。
  再比如,农产品生产与供应是物价稳定的基础。虽然我国粮食丰产、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但要看到,农产品相当脆弱,既经不起天气的影响,又经不起炒作的考验。比如,最近几场暴雨就让蔬菜类价格大幅上涨;再比如,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等问题,让人对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产生忧虑。
  此外,在CPI创新低的这段时间内,应抓紧完善和改革公共品的价格。比如,新成品油定价方案应早日出台供大家讨论;“阶梯电价”改革仓促实施,还有不少舆论之问需要纳入改革;各地自行操作的水价调整,也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矫正。只有在价格低点改革公共品价格,才能减少改革的阻力和副作用。http://www.cb-h.com/news/zcjd/2012/813/1281386145HHEIB916512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