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溪创出新农村发展特色样本

(2012-07-23 11:05:36)
标签:

杂谈

 来源:中国商报品牌导报 | 作者:朱丽丽 本报记者 吴象水 2012.07.20
 
 
 
  在工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浙江义乌市苏溪镇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旧村改造等契机,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之路。
  苏溪镇财政总收入已达2.544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304亿元,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等各项荣誉和称号。


从农村飞跃到新农村

  苏溪镇现有耕地面积2.6万亩,人均0.53亩,2011年粮食总产0.66万吨,工业总产值112.49亿元,2011年末外贸总额达20.24亿元。苏溪镇从农村向新农村的飞跃正在逐步完成。
  苏溪镇月白塘村曾是一个古老而默默无闻的村庄,因其独特的旧村改造模式而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改革试点村,同时也被义乌市确定为“园中村”改造建设试点村。
   除了月白塘村的功能分区改造外,苏溪的经验不仅仅体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即使是全国普遍存在的“拆迁难”这个老问题,苏溪人依然有着“苏溪式”的处理办法。苏溪式的工作方法,就是针对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用细致、耐心代替粗暴、僵硬。这种方法不仅仅体现在拆迁中,在全面展开的新农村建设中也一直实行。
  该镇领导介绍说:“苏溪镇的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旧村改造这一块,我们一直采用的是逐步引导的方法,用高层与低层结合的建设模式来解决问题。苏溪是个城郊镇,部分村民习惯了那种有天有地的房屋,不喜欢到高层去,他们很怀念种田的日子,舍不得农机具,还喜欢搞个旧式锅灶什么的。所以说,高层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很多人还是要住低层的。当然了,也有部分村民喜欢高楼,毕竟高楼有高楼的好处。一般说来,年轻人喜欢高楼,年纪大的人喜欢低层。”
  据资料显示,苏溪镇的“异地奔小康”首批工程包括屏风石、里西岗、双溪、仙下、仙顶等5个村,当时的指导思想就是“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2010年,苏溪镇专门成立了新的“异地脱贫奔小康”领导小组,率先对新颁布的义乌市异地奔小康有关政策组织学习,并由镇干部和村干部进行入户宣传,通过调查摸底积极掌握群众对新政策的看法和意见;同时,开展第四期安置地块的选址、用地性质调整、规划、征地、细则制订等一系列的基础性工作,使得异地搬迁工程越来越好做,越来越轻松。
  苏溪镇的新农村建设还有一项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是“示范村”建设。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镇里组织创建示范村的主要村干部到义乌后宅的李祖、岩南等示范村参观考察,并要求各村自行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等前往参观学习,统一各村的思想,明确目标,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镇里还引进了园林设计单位对相应村进行景观规划的设计。通过专业园林设计单位的设计,提升了示范村的创建水平,让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有了直接、立体式的认识。通过新颖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出精品,真正起到了示范效应。
  在“示范村”创建后期,为了能在工程面广、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出效果、出成果,苏溪镇镇党委、政府结合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拓宽思维、以现场会的形式督促进度、以推进会的形式解决难题,积极指导和推进各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时,各村两委也结合本村实际,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房前屋后整治、绿化,以及丰富的墙体文化宣传,积极发动村内的党员、干部,带头抓整治、促提升,全村百姓共参与、谋进步,基本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搭台,景观工程建设唱戏,农村百姓受益的示范村创建模式。

 
 
 
 
更多点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