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贸市场的菜价为何降不下来?

(2012-07-23 10:40:18)
标签:

杂谈

来源:中国商报县域经济导报 | 作者:张 文 2012.07.20
 
 
 
  土豆每斤3元,青菜2.5元,这几天南京农贸市场的菜价又在涨,大部分蔬菜都在3元以上。农贸市场的菜价为什么降不下来?这当中究竟还有哪些“弯弯绕”?


终端加价通常翻一倍

  在南京双塘农贸市场卖菜10年,通过终端加价,黄大龙夫妻供儿子上了私立中学,拥有一辆皮卡、两套房子、解决了4个城市户口。黄大龙透露,从众彩批发市场到双塘农贸市场,菜价通常翻一倍。
  西街菜市场当日菜价为青菜每斤2.5元,大蒜3元,辣椒4元,芦蒿5.5元,2元的菜没几种。王金兰大妈透露,像芦蒿可以加价每斤1.5元到2元,青菜进价0.8元卖2.5元,其他每斤卖三四元的菜基本上都加了1元多。菜场工作人员老杨介绍,加价幅度得看批发市场和菜场的行情,上午、下午各不同,还得看生活成本,一个菜贩家庭月收入在5000到1万元之间。笔者注意到,市场外的菜价要便宜得多。
  菜贩加价在蔬菜价格中的占比远超摊位费。常州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最近做了一个调查,去年11月32种蔬菜均价为2.46元/斤,而摊位费总计829元/月,合0.07元/斤,只占销售价格的2.8%。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主要问题就在于:在大生产、大流通的模式下,小作坊销售终端加价成为影响菜价的最大因素。


政府掌控依然缺抓手

  农贸市场体制链条长、层级多,很多城市为提高流通效率,希望改造、回购农贸市场,让其“回归公益”。上海在这方面做得要好一些,但也还没有大面积推开,因为资金投入大,现有产权方不愿意卖,而且不好管理。
  在这个“链条”上,干活的多,不干活的也多。苏州南环桥配送公司总经理刘军说,苏州县城以上农贸市场有132个,其中77个是国有或集体性质,一些所谓公办农贸市场的管理者中有不少人是非事业编制,特别是街道社区开的,一个菜场要养好多人。利益所在,决定了控制菜价难。
  目前南京300家菜市场中公办性质的约占一半,实行承包经营。管理方要利润,摊位费就不停地上涨。南京西街农贸市场由街道举办,前年承包给个人,每年上交街道大约42万元,老板还能赚个几十万元。双塘街道菜市场2008年以前的摊位费是每年1万元,个人承包后现在每年本地户口的是2.4万元,外省人是3万元。黄大龙说:“今年的摊位费,老板说要再涨10%。”
  凌家塘批发市场人士表示,常州近年投入了8.8亿元改造农贸市场,公有股份提高到70%,但公益性还是难以体现,菜价依然下不来。“菜市场上交的承包费、管理费没减,少的要交三四十万,多的上百万元,养了一批闲人。”


生产与配送亟待整合

  农贸市场现代化,不是刷刷墙壁、改改柜台就能实现的。盐城人民路农贸市场杨总认为,政府若能从生产、配送到摊位费实行全面补贴,将其纳入公益事业,农贸市场才能彻底改变。“农贸市场比政府更关注生产方有没有补贴。现在合作社直供蔬菜有个问题,生产的品种有的量大销不了、量小又不够卖,这样不可能对接。”凌家塘市场负责人深有同感:“要发展本土化、规模化的蔬菜产业,过多依赖外地菜就不好调控。”
  南京味洲农加超总经理罗波说,眼下政府补贴改善了市场环境,但对菜价的影响并不大。他们打算以农贸市场为突破口,向蔬菜产销全产业链拓展,比如为菜贩统一配送,降低菜价。徐州惠民农贸市场是物价局认可的平价农贸市场,经理徐平表示,该市场由来自安徽、河南、江苏三省的菜农实行直销,只要村委会出证明,菜市场一分钱不收。省物价局农价处处长陈国荣认为,农贸市场还可向超市化转型,核心也同样是减少环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