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有点难:基金业大事盘点
(2012-07-19 14:58:32)| 标签: 股票 | 
 
 
 
 
  今年上半年,基民和基金公司的日子都很难过,围绕基金业的事件和话题更是不绝于耳。盘点基金行业这半年来的
“大事件”,有看点多多的基金法修订堵疏结合、有业内翘首已久的第三方销售渠道即将放开,更有前私募冠军产品被迫清盘和48只阳光私募基金“非正常死亡”
……这些现象将成为基金业发展中的一个片段并为行业发展留下深深的烙印。
  俗话说,“五穷六绝七翻身”。但半年过去了,7月的市场依旧低迷,但尽管如此,上半年围绕基金业的事件和话题仍不绝于耳:昔日基金冠军“南李北王”各有变迁——王亚伟递交辞呈,李旭利深陷“老鼠仓”案件;而执掌华夏基金多年的范勇宏也告别了老东家;去年私募冠军张超据传因内幕交易在逃……
  当然,对于基金业来说最有突破性的事件就是“吵”了好久的基金立法,眼看就有了眉目。如果把今年上半年所发生的这些事件放到基金业历史的长河中,一定会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基金法修订堵疏结合
  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草案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调整范围。这意味着在中国一直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的私募基金,其成立与运作将有法可依。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修法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私募基金纳入监管;其次,放松了基金行业管制;第三是强化监管措施,保护持有人利益。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陈伙铸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一直以来,私募基金都处于监管空白和法律的灰色地带,虽然不乏运作规范的品牌私募基金,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私募基金行业也乱象频出。
  在他看来,这次阳光私募产品正式获得法律地位,一方面有利于改变原先监管缺位的窘境,使行业能更规范地运作,从而树立行业的公信力,而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公信力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另一方面,私募纳入监管,也将有利于消除行业发展的障碍,例如信托股票账号限制的放开,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衍生工具投资限制的放开,这些都将推动私募投资策略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私募行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三方销售牌照出炉
  2月22日,首批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出炉,东方财富、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众禄基金研究中心、诺亚正行四家机构获独立基金销售资格。随后,陆续有其他第三方机构获得销售牌照。
  随着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的进入,势必将推动整个基金销售行业的变革。
  陈伙铸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销售渠道和服务方式将更加完善,投资者将获得更全面、更适合的基金产品、更多样化的费率,以及更客观理性的资产配置服务。基金公司、银行、券商、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在同一产业链上,合作大于竞争,更多是伙伴,完全可以合作开发新客户,也可以在售前售后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合作。 
 
前私募冠军产品被迫清盘
  2010年的私募冠军常士杉,继2011年业绩下滑之后,于今年又遭到了惨重的打击。
  近日中信信托临时信息披露报告显示,“中信信托-世通8期”在3月30日估值结果为每份60.15元,“中信信托-世通9期”的估值结果为每份60.74元。报告称,上述两只产品“已经触发本计划的特别交易权,作为受托人,依据信托合同约定对计划持有的全部股票等有价证券执行清仓(卖出或赎回),该清仓操作不可逆,在所持全部证券卖出或赎回前,不可停止”。至此,这两只曾经一度辉煌的产品都被强制清仓。
  冠军经理常士杉告诉记者:“阳光私募到现在都不能进行股指期货套保,下跌的时候我明知道大盘会跌,但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没有办法通过套保来锁定净值,只能眼睁睁看着股票跌下去,不然也不至于如此。” 
 
 
 
 
更多点击:http://www.cb-h.com/news/pp/2012/719/1271921F04386EEJA62994.html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