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便民之举能够持续多久
(2012-07-02 13:12:44)
标签:
财经 |
周一到周五的早晨7点,家住北京东城区的刘阔都会选择在家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用“公交一卡通”刷卡租车,骑40分钟左右到朝阳门地铁站旁边的租赁点还车。按照北京“头一小时内免费”的规定,从家到地铁站的这段距离他没有花钱,也免了道路拥堵之苦。而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这一便利。
在不远的今后,北京将会有越来越多像
刘阔一样的上班族享受到这种短距离出行的便利。6月16日,首次由政府主导支持的北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入试运营,首批2000辆公共自行车分别在东城、朝阳二区的63个租赁服务站点启用,并首次实现跨区域通存通取,旨在为市民提供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自助服务。
根据计划,在今年10月前,东城区和朝阳区投放的公租自行车将增至1万辆。年内,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大兴和亦庄也将建设公租自行车租赁点,预计投入1.5万辆自行车。总共2.5万辆的大规模投入将刷新北京市租赁自行车总数的纪录。
事实上,此次街头亮相的公共自行车并非其在首都的“首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公共自行车租赁就开始兴起并盛极一时,多家企业竞相杀入市场,收取租金,自负盈亏,但却因为运营环境欠缺、操作流程复杂而备受冷落。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企业运营举步维艰,租赁网点形同虚设,车辆破损、丢失严重,北京公租自行车行业发展陷入低谷。
有着庞大需求的自行车租赁服务之前为何会遭遇市场冷遇?此次全新的运营模式是否能解答公众之前的不满与疑惑?北京公共自行车项目此番从头再来是真的有备而来吗?北京公共自行车距离公众心目中最理想的“杭州模式”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