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有义务让储户吃上定心丸
(2012-05-24 12:52:21)
标签:
杂谈 |
辛苦攒的钱放在哪里最安全?很多人会选择银行。然而,沈阳储户赵女士在中国银行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大街支行存入的1000万元存款,却在存入之后一个月内就被别人转走,仅剩1元。而将钱转走的人,竟是中国银行兴隆大街支行的行长李军(5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存款不翼而飞的悲剧会否一再重演
●吴杭民
我们曾经无比信赖的银行,拥有着无数的制度和规章,为何就看不牢储户存进的辛苦钱呢?几百万、几千万元的存款都能探囊取物般给“搬”没了,广大储户的存款安全又该如何得到保障呢?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里,把钱存在银行应该是最安全的。其实,这样的老观念已经被无数惊心的案例给“肢解”得“面目全非”了。
按照规定,银行存取款都是有严格的手续的,沈阳储户赵女士至今存折上显示仍然是一千万零一元,而她来取款时,却发现存折内的存款仅剩1元,1000万元存款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被兴隆大街支行行长李军转汇到中国银行其他人的账户上。按照盘锦分行一业务经理的说法,汇款划账的手续是很严密的,比如,需要客户本人填写汇款凭证,客户还需要出示身份证原件,并输入密码。同时,还需要包括经办柜员、复核员、授权员3名银行工作人员办理。如果本人没在场由他人代办,汇款超过60万元以上,还必须电话通知本人。可这貌似严格的制度,怎么就让储户的千万巨款不翼而飞了呢?
更可怕的还不仅于此——盘锦市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军的一名同伙承认,他同李军共挪用3097万元资金,其中就包括赵女士这1000万元的存款。而这些钱都是储户到中行兴隆大街支行存款,他们再通过柜员内部作案,通过转账交易,将该存折的钱转到其他人的中国银行卡中,挪出来的钱用来投资房地产、还高利贷。
储户存进银行的钱,竟然可以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转账划走,类似的“天方夜谭”早就不是新闻了。储户张某2008年6月到工行江苏扬中支行存款900万元,到年底发现自己900万元存款居然不翼而飞,这原来是一起典型的银行员工串通勾结、盗用储户密码、盗走储户存款的案件。今年3月媒体披露,存折上没有取款或转款的记录,4100万元存款却不翼而飞,7名储户将山西太原农行告上法庭后,一审胜诉,农行被判赔还存款。另外,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也曾曝光过类似的银行奇案。
事实上,储户的钱根本不会不翼而飞,都是因为利字当头,银行的内部人员互相勾结作案的结果。银行业的安全问题事关社会安定、百姓切身利益,如果银行的内部管理依旧是那么不堪一击,如果我们的法律不能及时制裁那些勾结捞钱的银行人员,如果业内监管依旧软弱无力,那我们的银行存款还有多少安全可言?没准儿哪一天,存款不翼而飞的悲剧就在你我身上重演了。
银行有义务让储户吃上定心丸
●毛建国
赵女士到底是把钱存进了银行,还是和当事人之间另有隐情,有待警方调查。无论如何,大众最关注的还是存款安全。银行最起码要从态度上体现公信力,让储户吃上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