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报道·韩国商业探微 韩国零售业的“加减法”

(2012-05-03 18:16:21)
标签:

财经

 来源:中国商报 | 作者:本报记者 胡 斌 2012.05.04 
 
  
  韩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
  1996年1月1日,韩国零售业正式全面对外开放。1998年7月,沃尔玛借韩国金融危机之机,通过兼并开始进入韩国零售领域。2006年,家乐福、沃尔玛相继退出韩国,接手者是乐天、新世界等韩国本土零售企业。
  韩国本土零售企业靠什么打败了世界巨头呢?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日前,记者通过短短几天对韩国零售业的考察发现,对现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也就是做“加减法”,不能不说是韩国零售业壮大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零售业所欠缺的。
  首先是业态“加减法”。 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情况看,经营食品、生活用品业态安全系数是最大的。世界零售百强前20位,80%是经营食品的,未来安全系数还是应该以食品、生活用品占一定比重的零售业态最有发展前途。
  在韩国街道两边,看到最多的业态是以食品、生活用品为主的便利店。即便在百货店中,这类商品的比重也较大。2009年,韩国新世界百货店各种销售结构中,食品类占有14%,特别是位于首尔高级商圈的新世界百货江南店,其食品销售比重达到19%。
  这样的食品销售额对于竞争激烈的中国百货店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食品区域在吸引和稳定女性顾客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服务“加减法”。零售业的本质就是服务业,韩国零售业的细腻服务正是中国零售业最值得学习的。走进韩国任何一家零售店,无论是百货店还是便利店,无论是大店还是小店,店员永远面带亲切、自然的笑容,消费者结账时他们总是双手接钱,结账后总是鞠躬道谢。为了减少消费者结账时间,有些韩国超市中的导购员也可以收银。
  在购物环境方面,由于韩国妇女身材相对偏矮,因此韩国本土超市大大降低了原来的货架高度,真正达到“触手可及”,并且强调温馨和谐的店铺氛围,提高照明亮度,商品陈列追求美感、趣味。
  韩国百货店往往拿出20%的面积用作顾客休息区,有的设计成客厅样式,有的摆放工艺品和瓷器,有的提供时尚杂志供顾客观看、阅读。即便在便利店里,热水、微波炉、餐桌餐椅等便利设施也是一应俱全。
  此外,韩国零售企业还通过各种本土化社区活动加强与消费者的各种联系,比如,定期捐助敬老院,赞助学生奖学金,为地方政府提供便利服务等。而设立顾客满足中心,制定100%保证退换商品制度也是韩国超市率先实行的。
  相应地,在服务方面,韩国零售企业减少了安保人员数量,减少了导购员为消费者推荐商品的现象,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让消费者舒心购物。
  再者就是规模“加减法”。为追求店面数量,跑马圈地、盲目扩张是中国零售业的通病,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零售企业“满地小红花、不见大牡丹”。根据欧睿信息咨询的数据,2010年,中国百货企业前三强的市场份额仅为5.6%,前十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仅为13.3%,韩国前三家则占据77.5%的市场份额。
  最后就是外部环境“加减法”。韩国早在1986年就颁布了《韩国批发零售业振兴法》,1987年又颁布《韩国批发、零售业振兴法施行令》及《韩国批发、零售业振兴法施行细则》等,这些法规明确规定了各类商业网点的设置及程序。而中国零售业目前严重缺乏商业立法,却徒增了诸多行政干预和行政指令。
    韩国零售业看似简单的“加减法”产生的却是深远的蝴蝶效应,或许真应验了那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