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生代“弃农” 明天谁来种田?

(2012-03-27 14:52:39)
标签:

杂谈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日前,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理事会会长师昌绪为代表的15位两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决策层提交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三点建议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意种地的境地(《中国青年报》3月19日)。

 

下一代为什么不愿种地?
郭立场

  要留住高素质的农民,必须反思中国的农业教育到底担负着怎样的责任,还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业对青年人的吸引力。

  如今,虽然很多农民都摘下了“文盲”的帽子,但同时又有很多农民戴上了“农盲”的标识。据统计,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下降到38.1%,占乡村就业人员比重下降到63.4%,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锐减、老龄化趋势严重,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格局正在加剧。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他们既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又因年龄过大而无力耕作,使得更多的土地被荒废。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的专家认为,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农业生产缺乏稳定的后继劳动力队伍,已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严重隐患,未来10~20年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甚至可能给世界带来影响。
  被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在中国,劳动与土地并未能给农民带来财富,种地不挣钱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农民不愿种地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和匮乏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新问题。
  文化学者摩罗对自己的家乡江西都昌万家湾做了长期的跟踪调查,他的看法是:“青年人完全拒绝当农民。”摩罗认为,年轻人已经不再认可农民这个身份,即使不出去打工,他们也不愿做农活,他们认为自己还是有机会出去打工的。“青年认为自己与农民这个职业无关,不再认可这个职业和身份。”究其原因,摩罗认为,自古以来,农民地位就低,而打工是一个逃避农民身份的出路,“只要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不逆转,年轻人是不会回来当农民的。”   
  从种地不赚钱的表达中,不难看出农民对种地经济的失望。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农业生产无以为继,无疑会把农业推向危险的边缘。
  要留住高素质的农民,必须反思中国的农业教育到底担负着怎样的责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增加农业对青年人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唤起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关心,改变农民收入低、劳动辛苦的现状,变革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户籍、社会保障等不平等制度,改变“没人看得起农民”的状况,使农民享受到与其他群体平等的社会福利。换言之,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要使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最为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农业、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只有在全体社会成员对农业有了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农民的地位才能得以提升,“农业后继者培养”才能可持续发展,“将来谁来种田”的问题才有可能破解。

 

更多点击:http://www.cb-h.com/news/sw1/2012/326/12326279H1F2CE7K75385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