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关注单元统整,整体规划,在结构化知识中抓住核心,强调利用核心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只有把数学知识与真实情景相结合,变成实际问题或任务,才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布鲁纳强调:“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数学知识是有结构的,数学教学也是有结构的。结构化教学需要立足“类”的建构,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结构,要关照“联”的统整,体现数学教学中的元素关联、活动关联和方法关联,要聚焦“变”的实施,在变与不变的辨析中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主动建构知识,形成结构。
省教师技能大赛小学数学组特等奖获得者许贻亮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就是从整体结构出发,关注折线统计图的核心问题。其教学导入就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许贻亮老师的课堂教学导入)。谈话:很高兴和大家见面,话筒递来不及怎么办?(生:那就大声说。)今天要上什么课,知道吗?(生:折线统计图。)很好。看,屏幕上两个什么字?(生:故事。)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为什么喜欢听故事?(生:因为故事有趣。)(生:因为故事情节丰富。)(生:因为小故事大道理。)(生:因为故事可以带我们到达我们走不到的地方。)非常好,今天上一节什么课呢?就上数学故事课。今天讲的故事跟什么有关?(生:线。)我们学过什么线?(生:直线、射线、线段。)好,我们就上一节跟线有关的数学故事课。
【出示上中下三条线段】仔细看,这是一组线,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生:颜色不同,长短相同。)这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平行线,这个故事特别简单,一看就懂。变化一下,会不会有点不一样呢?【移动上下两条线段】从左往右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呈放射状)上面那一条?(升)中间一条?(平),下面那一条?(降)稍微变化一下,这个故事就有点不一样,升、平、降(学生一起做手势)。如果把这三条线合在一起,这个故事会不会更不一样?为了说这个故事,首先带来一件科技产品,【出示步数手表】这个手表能做什么?(测步数)这个叔叔买了步数表,他记录了一周的数据,你能读懂它吗?交流一下,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许老师通过故事情境、平等对话展开教学,设疑促思、激发兴趣,在准确把握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寻找知识之间的关系,将“碎片”的知识结构化,让“隐藏”的联系显性化,让学生在系统中感受整体,在结构中实现建构,在思维中学会思考,最终实现“为思维而教”的核心素养指向的培养目标。
可见,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全面把握教材结构的基础上,关注教材知识横向、纵向关联,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迁移到新的情景之间,在新的情景中完成自主构建,让学习真正发生。
1
聚焦主干、纵横联系
知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可以将新知纳入更为宽广的背景中,横向联系、多角度构建,形成网状知识结构,进行深度学习。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中,可以将量角器和刻度尺进行横向“求同”对比,观察发现它们都有起点、标准刻度、终点。度量方法都是用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在教学“体积单位”时,可以将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横向对比,探究发现,计量时三者都是先确定标准单位,再计量出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单位。
数学教材在编排内容时,一般遵循螺旋上升的认知过程,将同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安排在不同的学段进行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应把握教材的整体脉络,解读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关联,形成结构化知识网络,进行深度学习。例如,教学五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六年级用数对和方向确定位置时,教师应探寻两种确定位置方法的相同之处,建立融通的认知结构,进一步理解确定位置各要素的必然联系,从而凸显出两线相交确定交点的内在本质,提升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
设置任务、指导学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有效迁移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指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学习、如何听课、如何复习等,只有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许多知识内容之间具有相似性,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把熟悉的学习方法迁移到相似的学习任务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后续其它平面图形的推倒过程和“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转化法,将未知的图形通过割补或剪拼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通过“拼”或“割”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倒方法迁移到其他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在迁移过程中构建知识,完成任务,体验学习的快乐。
3
关注结构、发展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许多同类知识具有相似的学习结构,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捕捉知识之间的相同结构,并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开拓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交换律”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相似的学习结构,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提炼出“猜想---验证---概括---拓展”的学习结构,并引导学生思考:减法、乘法、除法中交换律是否都成立?为学生的探究搭建“脚手架”,给学生自主探究留出时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和育人功能,从而,发展学生思维,锤炼自己的教学品质。
数学具有结构化的特点,数学结构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活动中,对于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结构化教学的方法,突出知识间的联系。对于关联性不是十分明显的知识点,也可以进行知识间的梳理和重组,尝试教学创新、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