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阳光过客
阳光过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11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2018-11-01 16:47:21)
课堂教学环境是影响、作用于教学活动的外部条件,它对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在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理解、体验、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本人认为和谐课堂教学环境具有以下四种特征:教育性、和谐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教育性

  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教学,对学生进行优质的教育,教育性是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的首要特征。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环境时,教育功能的需要远远超越对物质功能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时必须首先保证它的教育性,一旦脱离教育性,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环境本身就具备教育意义。

  和谐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和谐”二字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课堂教学环境的和谐包括课堂中客观物理环境的和谐和心理社会环境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时,必须使教室里环境温馨,光线不过于强烈,温度要适宜,墙面布置要美观大方,以达到教室的整体和谐;教师要在课堂中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动态性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环境,课堂教学必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学生只有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获取“会学习”的能力,获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获得“会学习”的本领,才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开放性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必须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表现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还表现在给课堂教学主体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堂在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求,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开放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创建一种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的问题,还需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研究,去开拓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