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4-12-23 10:46:34)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数学,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一、提供时空,给足探索时间,拓展探究空间
有了水,鱼儿可以生存;有了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探究空间,数学活动就能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勃勃生机,否则将是一潭死水黯淡无光。学生要在数学乐园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只有像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投入无垠的天空,勇敢地投入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广阔空间里,并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交流、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团体的合作,才能学得好,学得妙,才能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因此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就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攻克数学王国的法宝,老师则成了他们到达数学王国的向导。在这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老师就必须始终记住自己的身份,做到少说,只需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做”和“悟”,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挫折中越挫越勇。
二、构建“活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种器官协同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构建以“活动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不在于“活动”,而在于通过有效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确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多种器官的协同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
三、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课题研究俗称“探究性学习”。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蕴涵着许多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的小课题,学生在研究小课题时,往往又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这是改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法。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放手,给学生尽量大的探索空间,做到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要想达到对数学的透彻理解,必须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参与学习;矛盾由学生亲身体验,方法由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选择,规律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学生以主人的态度参与学习,收获的不只是问题的结论,最重要的是经历了发现、探究、创新的过程。这样才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思想。我相信只要将新的学习方式与原有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我们一定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让学生们在数学乐园里尽情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