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福建宁德旅游宁德三都澳旅游三都镇旅游三都澳福海关三都澳罗厝里修女院 |
分类: 走遍福建 |
三都澳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南部,地处中国南北黄金海岸线的中段,由14个岛屿、17座礁、5处滩涂组成。三都澳水深波平,腹大口小,不冻不淤,能停泊数十万吨巨轮,是世界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深水面积和航道水深都堪称世界之最。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大信道的前沿区域,又是连接中西部内陆省份的主要出海口。
三都澳有中国第一个因茶叶而设的海关 -
福海关,以闽东茶叶出口贸易为主的海上丝绸之路由此香飘英伦等欧洲国家。此外三都澳旖旎的海岛风光也使其成为旅游胜地,三都岛上还有一座由梵蒂冈罗马教廷拨款修建的天主教堂和一座老修道院,非常值得探访。
我们此次闽东之行走了寿宁县和周宁县,最后一站宁德市区,在市区住了一晚,第二天早晨打了一辆车前往三都澳。

网约车将我们载到三都澳码头停下

走进去,只见老码头还挺繁忙的,货车直接开到码头上,货物正在被卸下并装上船,运往周边各个岛。

不知是不是疫情原因,售票窗口紧闭。

岸边停着不少快艇,开往各个不同的岛屿。因为是自由行,事先也没做功课,当时我们其实也不知道要去哪个岛,幸亏听网约车司机说过可以乘快艇去对面的三都镇,于是我们挤在一堆当地人中上了一艘快艇。


网约车将我们载到三都澳码头停下

走进去,只见老码头还挺繁忙的,货车直接开到码头上,货物正在被卸下并装上船,运往周边各个岛。

不知是不是疫情原因,售票窗口紧闭。

岸边停着不少快艇,开往各个不同的岛屿。因为是自由行,事先也没做功课,当时我们其实也不知道要去哪个岛,幸亏听网约车司机说过可以乘快艇去对面的三都镇,于是我们挤在一堆当地人中上了一艘快艇。

由于没有救生衣护身,我还是有几分紧张的,所幸快艇开足马力,很快就抵达了三都岛。
终于来到“福海关”的门楼前
从这里一直往山上走,见到附近山坡上有一株巨大的古榕树,枝繁叶茂,想必有上百年树龄了吧。
沿途没遇到行人,路上静悄悄的,偶尔有摩托车飞速驶过身边,想问路都不可能。
路上没有路标,手机导航也不起作用,走到一个岔道,不知该往哪条路走,只能凭感觉选择其一,结果运气不错,选对了。
我们好奇地往里走,发现建筑侧面还有一栋四层楼房,但已经荒废无人居住。
这里地势相当高,可以见到对面的山与海。
再继续往前,这才发现原来教堂就在下方!
可惜教堂铁门紧闭,我们只能从教堂边的小道往前走,来到一个大草坪,草坪中央有一座城堡式建筑,外墙斑驳,刹那间感觉像穿越到了欧洲。
原来这里是“罗厝里修女院”,始建于1934年,为西班牙哥特式建筑,一共有三层,四周为楼房,中间有个长方形露天花园。

修女院前有一尊圣道明(公元1170-1221年)雕像,从下方石碑刻的文字了解到圣道明是“十三世纪的神父,是位默观者与使徒工作模范、一位宗教学家、宣道家、也是一位革命家。在封建制度时代,开创民主作风的先河,改革修会的惯例。”
雕像后方有阶梯,登上阶梯,俯瞰草坪与前面的天主堂。
此时传来悦耳的钢琴声,寻声望去,有一位女士正在弹琴(后来才知道她也是位修女),我走进房间,她弹得很专注并没有注意到我。
这是我平生在国内第一次走进修女院,对里面的一切充满了好奇。露天花园里有不少绿植,幽深的廊道边是一个个房间,大门一关,这里真的是另外一个世界。据说清末三都岛上曾有大小修女院十余座,炮火中只留下这一座,这里最年长的修女已超过了百岁。

见我对修女院很感兴趣,她们说可以到侧门按铃,会有修女出来带领我们参观并讲解。

于是我们绕到侧门,只见这里挂着牌子上写着“罗厝里修道院”,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按了门上的铃,果然有位修女出来迎接我们,给我们介绍了这座修院的历史。
福宁道明修女会是西班牙籍赵炳文主教于1932年创立于福建宁德三都澳的,经这位主教多方募捐,1934年修女院动工兴建,其中建材部分的钢筋、水泥、水管等来自香港,木材来自八都,砖则由福安运过来,还专门请了福安和浙江泰顺的师傅四五十人,历经五年才建成。1941年农历七月,日军八架飞机轰炸三都澳,修院与天主教堂虽有中弹,却奇迹般躲过一劫,保存了下来。
那位讲解的修女人很好,告知我们后山还有“福海关”,按着她指引的方向,我们继续往后山行走。
随着山势越来越高,景色也越发不同,三都澳的山与海尽收眼底。
又走了一段山路,终于来到一座西洋别墅前。

这里的花园整修得很好,建筑外围着铁栏杆,没有游客,一片静谧。

走进一看,这里就是福海关税务司公馆楼。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清政府为还甲午战争借款,正式开放三都澳,1899年5月设立了福海关税务司。福海关成为当时福建省三大海关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茶叶为主的通商口岸。茶市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物品流通的繁荣,先后有24个欧美国家相继建立了领事馆和洋行,一时商贾云集,中国东南海上“丝绸(茶叶)之路”由此形成,三都澳也名扬四海。
当时的福海关税务司职务都由洋人担任,这幢楼就是当时的公馆楼。公馆楼建筑面积920平方米,砖木混凝土结构,为两层正方形脊顶,有圆拱形百叶门窗。目前里面有图片展览,详细讲述三都澳的历史。
离开福海关,我们原路返回修女院。此时太阳出来了,一扫之前的阴郁,修道院与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加明朗。
从背面看修道院前方的天主堂,有几分异国风情。
这座天主堂为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哥特式建筑风格,始建于1932年,是由梵蒂冈罗马教廷拨款修建的。教堂高15米,正面三间宽17米,深21米,人字形屋架,中层为梅花形圆窗。
游览完毕,我们原路步行返回三都镇码头,在这里等候快艇。
后一篇:探秘厦门岛内的“明清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