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尤溪旅游书京土堡书京光裕堡瑞庆堡福建土堡 |
分类: 走遍福建 |
福建的土楼名扬天下,其实除了土楼,福建还有规模更浩大、防御性更强的土堡,只可惜这些土堡分散于闽中的山区里,它们好似散落在乡野的明珠,鲜为人知。上次去永安县看过了福建土堡之父
-“安贞堡”,此次的尤溪之行又是专程奔着书京村的“光裕堡”和“瑞庆堡”去的。这两座土堡内部建筑规模和精美程度虽不及安贞堡,但由于建在山坡上,古堡前后落差将近20米,有着宽大的跑马道,背靠层层梯田,气势上更雄伟壮观。
尤溪县的书京村位于戴云山脉西北处,是个风景秀美的古村落,由书山和京岭两个自然村组成。它距离尤溪县城大约20公里,长途汽车没有直达,我们只能包车前往。

去的前一天晚上尤溪下了滂沱大雨,进入书京村的道路塌方了,我们的车子只能绕道而行,结果又走错路,这是车子在逼仄的坡道上倒退。所幸司机纪师傅开车很稳,技术又好,有几次险情看得我很紧张,最后车子都顺利通过。

这是沿途山里的古民居

进村的路况应该说不错,全程水泥道,但异常窄,只允许一辆车通行,幸亏我们去得早没有车子出来,不然真不知要如何交会车。

一路战战兢兢地龟速前行,终于来到土堡前,只见山坡处一上一下有两座古堡。

左下方这座是“瑞庆堡”
右上方的是“光裕堡”

我们先参观下面的“瑞庆堡”

土堡门口坐着一位可爱的老阿嫲,笑容可掬,赶紧过去跟她合个影。

“瑞庆堡”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距今130多年,是由当地人邱荣华所建。土堡呈前方后圆,占地2500平米,由堡屋前通道、台阶、门坪、护堡壕、堡墙、堡门、下堂、天井、厢房、护厝、后花园和跑马道组成。

我们先参观下面的“瑞庆堡”

土堡门口坐着一位可爱的老阿嫲,笑容可掬,赶紧过去跟她合个影。


“瑞庆堡”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距今130多年,是由当地人邱荣华所建。土堡呈前方后圆,占地2500平米,由堡屋前通道、台阶、门坪、护堡壕、堡墙、堡门、下堂、天井、厢房、护厝、后花园和跑马道组成。

两座书京土堡均为省级文保单位。不少人分不清福建土楼和土堡的区别,虽然二者都有厚实的夯土墙和射击孔,外观相似,里面通常都有水井和粮仓便于长期驻守,防御功能相似,但还是有区别的。土堡外墙和跑马道的功能为防御,一般不住人,生活空间主要在内部的建筑里,外圈的堡墙不作为建筑的受力体,主体建筑多为独立的木结构楼房,楼房与堡墙是分开的,所谓“墙倒屋不塌”;而福建土楼通常是单环或多环结构,环周本身既是防御墙,也是居住空间,本身也受力承重。

“瑞庆堡”内有两层天井,里面为木结构建筑。
护厝为双排,厝与厝之间有过水亭相连,如今里面还住着人,用的还是柴火大灶。
跑马道上挂着红灯笼,望过去特别有美感。

走到跑马道最顶端的大厅,这里视野最好,厅内的木雕还保留着。


俯瞰土堡内的建筑

从另外一侧的跑马道走下来

走到一半时可以看到山坡更高处的“光裕堡”

游览完“瑞庆堡”,沿着古堡后方的台阶路一直向上攀登。

走得越高,前方的景色越美。

终于走到“光裕堡”前

土堡的墙基用大块鹅卵石砌筑,墙体用的是生土夯成,墙高近7米,墙底厚达2.4米,墙顶承托墙屋和跑马道屋架。

光裕堡始建于道光二十七年。当时匪盗横行乡间,为守护守家业,当地的邱氏先祖长厚公率子孙围屋建了光裕堡。道光三十年(1850年)尤溪县令为旌表堂主艰苦创业、为人忠厚的高尚品德,赠匾“宽厚流风”。仔细看堡门包裹着厚铁皮,再用铆钉加固,门洞做成微缩的瓮城状,有着很强的防御功能。

“光裕堡”占地2700平米,依山势分四级台基构建,前后落差近20米。与“瑞庆堡”相似,整座土堡呈前方后圆。

中央主体同样为木结构建筑



站在土堡外墙二楼窗口望外面的群山时,发现有一只小飞机正在航拍,后来才知道那天刚好有个摄制组也来这里拍摄。特殊时期除了摄制组和我们,没有别的游客到访,土堡内外非常安静。



光裕堡内部也是一派生活气息,鸡笼里母鸡刚下了蛋,这可是真正的土鸡蛋!

墙体四周设有120多个不同方向的射击孔,防御功能十足。
想象一下百多年前,虽然地处深山,有了如此坚实的土堡,大门一关完全可以无惧匪徒的侵扰。
游览完走出土堡,阳光明媚,门口的波斯菊随风摇曳。
目前书京土堡还是一派原汁原味的景象,里面还住着人,不卖门票,没有商业气息。当地人非常纯朴,七八根大春笋才卖8块钱,我们买了送给纪师傅,老农很开心,纪师傅也很开心,我们当然更开心啦!

前一篇:福建尤溪1:朱熹的“半亩方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