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1:集美学村集美大社一日游

标签:
厦门集美一日游集美学村一日游集美大社鳌园集美一日游攻略 |
分类: 厦门风情 |
外地游客来厦门基本上都会排队进厦门大学校园参观,其实集美学村并不比厦门大学逊色,两者都是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建筑风格相似,都一样的漂亮。集美虽然位于厦门岛外,但交通很方便。从厦门岛内上BRT快速公交,乘坐快1号线,在”嘉庚体育馆“站下车,车站旁边的“新华都购物广场”左侧有公交车链接线直达“龙舟池”。那天我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集美学村和集美大社一日游的。
集美学村是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倾资创办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目前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各类专科学院,在校师生达十万余人。
龙舟池长800米,宽约300米,池畔有样式各异的七座仿古亭子,每一座都别具特色。
这一组建筑群是“道南楼”,建于1962年,全长174米,是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典型的嘉庚式“穿西装戴斗笠”,彩色的出砖入石砌筑工艺使得整组建筑异常精致优美。
正门前面有嘉庚先生与学生在一起的雕塑,如此精美漂亮的集美中学教学楼,真是令人艳羡啊!
这是“南熏楼”,也是集美学村的地标,高83.3米,共15层,建于1959年,落成时是福建省第一高楼。陈嘉庚先生期望祖国强盛,能够超越西方的理想充分体现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建筑风格上。这些建筑虽然楼身和门窗都是西式风格,但楼顶清一色都是中式压顶,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洋溢于表。
南熏楼位居高点,面对大海气势不凡,下面有陡峭的阶梯,站在阶梯上视野开阔。
鳌园原是一个小岛,因形似海龟而名。1950年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后将小岛扩填成园,占地九千平米,目前是陈嘉庚先生的陵墓所在地。
一入大门,50米的门廊两侧有众多反映历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雕,雕工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园的中央是集美解放纪念碑,碑高28米,碑的正面有毛泽东手书“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
纪念碑后面是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鳌园外面是嘉庚公园,再往前走就是“陈嘉庚纪念馆”。
走了一个上午,已到中午时分,也不知去哪里吃饭,刚好有一辆三轮车从我身边路过,于是让大妈送我去集美大社那里吃午饭。其实大社离鳌园非常近,走路过去也就十分钟路程而已。
大社是集美的发源地,也是陈嘉庚先生的故里,以前是个小渔村,如今富裕起来的大社人纷纷建起了自己的楼房。三轮车大妈将我载到大社路128号这家小炒店,说这里的卤面好吃,后来我发现这家店不仅卤面好吃,鱼头豆腐汤更棒,惹得我一直还想专程去吃。
吃过午饭后就在大社里面随便逛。虽然地处景区里,但游客很少到达,刚好可以看看大社人的生活场景。
逛到了“陈氏大宗祠”,可惜宗祠铁门紧闭,只能站在外面观望而已。宗祠始建于元朝,这个是1984年重修的,据说堂前悬挂着两块匾额,一块是明熹宗天启五年御赐的“尊来堂”,另一块是毛泽东赠予嘉庚先生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两方匾额都彰显着集美陈氏家族的至高荣耀。
再往前走一点又有一间小庙
如今的大社人纷纷建起住宅楼,昔日的石板路如今只剩很狭窄的空间。
逛着逛着,不觉来到“养正楼”,这是集美学村的早期建筑,目前也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接着继续逛,走到“尚南路”,见到一座传统古建筑,好奇地走进入看看。
故居的前面是"归来堂"。嘉庚先生生前有个愿望,想建一栋楼以便远离故乡的海外华侨回乡时有个聚会的地方,这个愿望于他逝世后一年得以实现。
离开归来园,原路走回龙舟池,乘坐链接线返回“嘉庚体育馆”站,再坐BRT回厦门岛,结束一天的集美游。
附上集美学村景区的导游图,外地朋友想去可以参考一下。这里游客不像岛内那么多,集美本身风景也很棒,非常值得一游,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