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2015-10-30 10:53:06)
标签:

带着老妈去旅行

上海豫园

上海老城隍庙

三穗堂

点春堂

分类: 神州大地

城隍庙是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游客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尽管去过那么多次上海,城隍庙也去了好几回,但我竟然一直以为城隍庙也称为豫园,因此一说起豫园,我马上联想到拥挤的商业街,直到这次有人跟我说豫园是个漂亮的园林,我上网一查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豫园并不是我想象的热闹市集,而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私家园林。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城隍庙一带有众多仿古式建筑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游客非常多,南翔小笼包店前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九曲桥上也挤满了人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九曲桥的尽头就是豫园的入口处,入口是个很窄的门,难怪来过几次都没发现,每次来看到黑压压一大堆人,很快就打道回府了。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59年),原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人花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入口处可见“三穗堂”,它是豫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场所,名字其意“禾生三穗,乃丰收之征兆”。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三穗堂后面是“仰山堂”,估计是豫园40元的门票将不少游客挡在了门外,一进入园子,马上感觉清净了很多。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这是“仰山堂”东游廊入口处的一对元代铁狮,形象颇为威武。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这是“亦舫”,宛如船泊于水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400年的老银杏树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点春堂”曾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点春堂”对面有个戏台,小巧玲珑。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这是园内的“积玉水廊”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穿过这个窄门,又重新回到热闹的集市中。

 

【带着老妈去旅行】藏于闹市中的“豫园”

豫园超乎我想象的大,里面一个小园子连着另一个,走进去很快就迷失了方向,园内又没有清晰的导览路线提示,我们边走边休息,转了一大圈也不知道全部走完没有。老妈有点累,不敢多停留就直接回酒店休息。其实对于这个著名的江南古园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一个半小时的游览完全无法真正体会这座园林的精巧与秀丽。期待下次有机会再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