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清凉佛国 - 台怀镇

标签:
五台山旅游台怀镇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 |
分类: 神州大地 |
曾经有一位法师跟我说过他的出家因缘。十五岁那年,他跟着母亲去五台山朝山。有天早晨他看到一位僧人站在晨曦里从容地披袈裟,那一刻非常庄严,深深地打动了他,回到东北后他就落发出家了。虽然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母亲还是欣然地送他出家。他说母亲唯一的愿望就是他能够出家修行,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了。
五台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的道场,因而也成了每一个学佛者心中的圣地。五台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一群群山峰组成的,其中有五座山峰的顶端平坦宽阔,像个平台,分别称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故称为五台山。台怀镇位于五台山的腹地,周围群山围绕。五台山被称为“清凉山”,终年气候寒冷,即使是在炎炎夏日这里也是一派清凉。虽然是八月中旬,抵达台怀镇一下车,马上有进入空调房的感觉,气温骤然下降。这次因为要登五大台,所以连羽绒服都带上了。
小小的台怀镇,漫山遍野都是寺庙。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挑选了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寺庙参拜。首先到达的是“塔院寺”,因为寺院里面的大白塔是台怀镇最显著的标志,在镇里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
五台山是中国难得一见的显宗和密宗共存的地方,在塔院寺里看到了藏密的转经筒,很多人在转经。
寺庙中央这个白色的舍利塔,高约56米,比北京的北海白塔还要高出20米左右。
我们前往的第二座寺庙是“显通寺”,它是五台山寺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我国的第二座寺庙,
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六十八年),也是五台山开山的第一座寺庙。
整座寺庙沿着中轴线而建,有七重殿宇,分别为观音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无梁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殿。
这是显通寺里著名的"无梁殿",是一座砖结构建筑,重建于明代,因殿内无梁柱而名。
中间金光闪闪的是铜殿,它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中的一座,另外两座分别在普陀山和峨眉山。
通往菩萨顶的石道
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是五台山最大的密宗黄教道场。寺庙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乾隆二帝数次朝拜五台山时就住宿在菩萨顶。菩萨顶地势很高,可以俯瞰整个台怀镇。
在菩萨顶遇到一只打瞌睡的猫,超可爱,像打坐入定似的,不受外界干扰,完全听不到游人见到它时发出的惊奇声,于是大家围着它一通拍照。
出菩萨顶时,夕阳西下,寺庙和周围的群山沐浴在霞光中,非常美。
殊像寺,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是文殊菩萨的祖庭,也是五台山的五大禅林之一。
黛螺顶位于陡峭的半山脊上,它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在一起。很多人来到五台山不一定会去朝拜五大台,如果没有去的话可以到黛螺顶来朝台,这里称为“小朝台”,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顶,圆了朝台的心愿,因此黛螺顶素有“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之称。
我们没有体力去爬1080个台阶,是坐着缆车上去的。
大殿里供奉的佛像很特别,是站立的,佛像由旃檀木雕刻而成,因此称为旃檀殿。
离开五台山的那天早晨,我们去朝拜了“万佛阁”(也称为五爷庙),这是五台山中香火最旺的一个寺庙。门口非常小,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但里面的信徒实在多,拜拜都要排队的。
以前努力过好几次想去五台山,却都因为因缘不足而不能成行,有一次是出发前一天我妈妈突然生病,只好取消行程。这次能这么顺利地走下来很开心,总算完成了我多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