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海(1):探访闽南渔村 - 浯屿

标签:
福建龙海浯屿闽南渔村两日游青屿 |
分类: 走遍福建 |
浯屿是福建东南海域中的一个小岛,目前隶属漳州市龙海县港尾乡。清代的地方志是这样描述这个小岛的:“浯屿在(同安)县极南,孤悬大海中,左达金门,右临岐尾,水道四通,为漳州海澄、泉州同安二邑门户”。
虽然浯屿距离厦门船行只有一个小时,但我却从未踏足过这个小岛。某一日跟头驴通话中得知他正带着一帮音乐圈的朋友们在浯屿玩,马上强烈建议他组织我们“延平太极”圈的人也去一次。头驴爽快答应,于是才有了我们这次开心的浯屿之行。
一大早各路人马在和平码头集合,8点准时开船。
经过漳州开发区,后面的山是南太武山,北太武山在金门。
路过青屿
青屿上面有部队驻扎,这一带靠近金门,以前是对台前线,如今仍然不能上岛。我们比较幸运,那天刚好船上有一名军官要上青屿,于是船在青屿靠岸,我们得以近距离看一眼青屿。
青屿上驻扎着海岛钢四连
船行了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抵达浯屿码头。码头上一片繁忙景象。
浯屿是厦门海钓者喜欢去的地方,所以我们来的船上有许多扛着专业钓具的人,一上岸后便熟练地登上小木船,开往附近的小岛或渔排上去垂钓。
码头上有许多海鲜,有比手掌还长的斑节虾,新鲜的巴浪鱼和赤棕鱼,惹得大伙非常兴奋,直问当地渔民卖不卖,但人家都不愿意卖,大家只好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过一回眼瘾。
令我吃惊的是码头边的渔港内整齐地停靠着一百多艘渔船。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渔船停泊在岸边,很令人振奋!
远远望去相当壮观!
上岸后,头驴带着我们穿行在岛上。浯屿的渔民们这些年富裕起来了,家家户户盖起小别墅。我们在路边遇到当地人,她们非常热情地和我们聊天并邀请我们进入家里参观。
沿途可见很多渔家女在修补渔网,不免上去请教一番。小时候在鼓浪屿学过织渔网,但现在居然忘得一干二净了。

接下来头驴安排我们参观一家索网厂,他认识老板林浪飞先生。这是一间老建筑,上面的标语有着很浓郁的文革气息。
里面有十几个年轻女孩在织渔网,一片繁忙景象。仔细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一片片的绿色渔网是机器织的,女工们所做的是用红色的网线将几片渔网连接在一起,组成一张大网。
挑了一个最漂亮水灵的女孩儿合影,并请她教我如何将线缠到鱼梭上去。
如今什么都现代化了,想要看到这种原始朴实的场面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路过部队所在地。浯屿的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鼓浪屿那么大。其中一半区域有部队驻扎,游人是不能进入的。
我们到达渔民活动中心,里面有许多老人在打麻将,看得出渔民们的生活过得相当不错。
活动中心旁边就是海滩,海浪很大,景色还不错,只可惜岸边被当成了垃圾场,严重缺乏管理。
浯屿很小,没多长时间,我们已经从东走到西了,一路上不时地看到阿兵哥列队走过。当年台海局势紧张的年代,这里和大小嶝一样是沿海前线。
还是头驴的面子大,吃过午饭后,林先生亲自带我们去岛上一家造船厂参观。路上遇到哨兵站岗,不肯给过,林先生上去解释了一番,那个哨兵最后不太情愿地放行,但还是强调不能拍照,出来后有可能检查我们的相机。我一向都是良民,解放军都发话了,自然是不会拍照的,况且军事重地的确是不能拍,看到的也不能写。
我们一行人到达目的地,这是个小型造船厂,有几艘渔船正在建造中。这艘是林先生的船,还没造好。
这艘是林先生朋友的船,再过几天就完工可以下海了。问过林先生,得知这样一艘渔船排水量大约100多顿,造价连办理相关牌照需要500万。我马上站过去当了个参照物,看看船有多高。
接下来大家踊跃爬上船,这是小鱼儿。
这是我爬到一半,摆个pose拍一张,再接着爬。
船上很杂乱,还没完工,工人正在油漆。我是第一次上一艘在造的船,很兴奋,对什么都很好奇。
这是船舱,看样子人就直接塞柜子里睡觉。
看见工人从另外一艘船上沿着绳索高空表演似的倒腾下来到岸边
第一次站在这个角度看一艘船
很喜欢头驴安排的这两个景点,他总是知道大家喜欢看什么。
离开船厂,我们回客栈,马路上到处可见渔女们在修补渔网,岛上的一切都跟捕鱼有关。
这是我住的房间,视野堪称全浯屿的客栈中最好的。
站在窗边就可以看到整齐的渔船停泊在港,右手边是我们乘坐的轮船靠岸的码头。本博文前面的那些渔船照片都是站在窗口拍摄的。
浯屿在几年前已经全部停止使用木船,目前岛上渔民共拥有400多艘渔船。因为不是休鱼期,有三分之二的渔船在海上,港内停泊的仅仅是三分之一,但已经相当壮观了!
走了一大圈,有点累,大家纷纷回房午睡,而我居然睡到错过了看日落!
不过还好,匆忙抢了几张余晖,聊以自慰。
延平的人出行一向都是又玩又吃的,到了渔村,怎能错过海鲜呢?这一桌晚餐是股神的杰作。这次他统管内务,管账点菜一手抓,而且在浯屿的两天除了虾,没有点过重复的菜。那道斑节虾,又大又鲜,吃得大家喜笑颜开的。股神很细心,点菜时总会关照到各人的口味,荤素鱼肉搭配得很好。
吃完晚饭,头驴带着大家去林先生的家喝茶,我们笑言是去做家访。林先生是个热情而厚道的人,见到我们很开心,请我们吃水果喝茶,并且播放了两片有关浯屿的录像资料给我们看,令我对浯屿和渔民们的生活有了一点了解。渔船出海往往一去就是一个多月,通常在澎湖一带打渔。渔网撒下三个半小时后收网,每次可以打到一两千斤的各类海鲜。这些海鲜经过分类后卖给前来收购的渔船,然后载回厦门高崎码头一带卖。原来我们每天吃的海鲜是这么来的!
林先生还特地帮大家买了鱿鱼干和鱿鱼母,大家拎着大包小包离开,路上还去吃了烤鱿鱼后才心满意足地回客栈休息。第二天我们还有精彩的活动
- 去无人岛“相思屿”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