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2012-05-22 21:47:43)
标签:

鼓浪屿

老别墅

汇丰公馆

春草堂

观彩楼

分类: 厦门风情

说到鼓浪屿的老别墅,就不能不提“汇丰公馆”。原因之一是这别墅地势特别显要,在厦门看鼓浪屿,最先映入眼帘的分别是日光岩,八卦楼,和这矗立于悬崖之上的汇丰公馆。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汇丰银行这个老牌的金融帝国在厦门曾经的辉煌。

汇丰银行始创于1865年,早在1873年就已经在厦门设立分行,而汇丰公馆正是当时汇丰大班的住处。这里断崖临海,地势险要,别墅三面135度钝角设计,令鹭江两岸尽收眼底。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如今在悬崖脚下,有一根早已被青藤覆盖的石柱,柱子上依稀可见刻有“汇丰
WEI
FOONG”中英文两字。今日汇丰的大佬们访厦时仍然常来这里参观。公馆所在的这片区域,我们鼓浪屿人就称之为“汇丰”。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汇丰公馆的山脚下,有一幢小平房,我一个很要好的小学同学就住在这里。当年的悬崖不是如今看到的样子,悬崖上的石头更为突出。记得读小学时,有一天晚上,这悬崖上的一块巨大的石头突然崩裂滚落到山脚下,差一点就将我同学家夷为平地。说到这事,真是胆战心惊。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这是公馆的入口,回廊被封得严严实实,看样子住着不少户人家,我去过很多次,都没见大门开过。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有两条路可以上汇丰公馆,一是旁边这条非常陡峭的斜坡。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斜坡的左手边有摩崖石刻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鼓浪屿到处是斜坡,所以在岛上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所有人都必须步行,当年邓小平来鼓浪屿的时候也是一路徒步的。如今旅游开发,电瓶车穿梭往来于景点之间。以前的鼓浪屿,除了人工推的木板车,垃圾车,基本上就没有其它车辆了。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这斜坡的尽头,有一处别墅称为“岐黄山房”。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对面就是著名的“船屋”了,现已改造成一座家庭旅馆。船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由当时的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别墅外观呈船形,故被称为船屋。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远观更为形象,像一艘航行中的巨轮。船屋的主人黄大辟是鼓浪屿的医学世家。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汇丰公馆的另一条路,则通往“观彩楼”和“春草堂”。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这里极少有人行走,异常幽静,小时候我们都不敢一个人走这地方,怕不安全。小时候的鼓浪屿,一到晚上七八点,路上就基本没有行人了,路灯昏暗,非常安静。在一些路段,时不时的可以听到阵阵的钢琴声。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很经常在鼓浪屿别墅的围墙上看到这些玻璃碎片,这是岛上别墅的一道安全屏障。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继续前行,就到了“春草堂”,这幢别墅是许春草的别墅,建于1933年。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这一带的山称为“笔架山”,据说站在“春草堂”别墅的走廊能将厦门西海域,嵩屿,大屿,猴屿,火烧屿,九龙江入海口和筼筜港尽收眼底。绚丽的海天景色,一览无余。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离开春草堂,继续前行几十米,就可以看到这幢欧式别墅“观彩楼”。因为地势高,可以观赏到晚霞落日,故名“观彩楼”。别墅建于1931年,由荷兰设计师设计,当时是这对荷兰夫妇的别墅。后来别墅辗转到了上海固齿龄牙膏厂老板陈四民手上。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我对这幢别墅比较熟悉,我的一个中学女同学就住在里面。观彩楼离厦门二中的初中部很近,就在后山上,从学校的后门上去很近,去她家玩很方便。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小时候不知道这别墅叫“观彩楼”,我们都称它为“棺材楼”,因为从二中的操场上看山顶的别墅,有点像棺材的样子。那一带行人稀少,没有人作伴是断然不敢上去的。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至于我的同学一家是如何住到里面去的,那时也没有细问。后来同学出国了,失去联系,但在观彩楼的那一段记忆,却一直留在脑海里。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这是多年之后我再去观彩楼时,从别墅楼上的窗口拍到的情景。鹭江两岸清晰可见,海的对面是厦门鹭江道,左侧的红屋顶建筑就是著名的“八卦楼”,而下面的操场便是我的母校,鼓浪屿唯一的一所中学厦门二中的初中部。记忆中的初中部,有一幢欧式红楼,下面左侧有个大会堂,右侧是实验室,对面是图书馆。我在那栋教室里读了两年,可惜没能留下一张照片。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如今的观彩楼是一些外地人居住,我付了十元进去参观。里面的许多设施已经非常破旧杂乱,看了非常心痛。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观彩楼旁边有一段楼梯小径,下去后便是“亦足山庄”。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经过整修后的亦足山庄焕然一新。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亦足山庄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越南华侨同安人许僴的别墅。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亦足山庄有着极漂亮精美的浮雕,踩着这样的楼梯上楼真是莫大的享受。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山庄的灯柱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只可惜这幢别墅永远大门紧闭,无缘进去参观。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离开亦足山庄,顺坡而下。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鼓浪屿岛上有太多这样的小径了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如今也只有在这些游人罕至的小径里,才依稀可以捕捉到一丝鼓浪屿原来的神韵。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小径出口左拐至安海路上,就可以看到这著名的番婆楼。一个多月前我经过番婆楼,大门紧闭,不再对外开放,这些照片是很早之前拍的。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番婆楼建于1927年,是晋江籍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用来孝敬其母亲的别墅。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番婆楼我非常熟悉,也是源于中学时代有一个很要好的女同学住在里面,平日里经常去她家做作业。记忆中房间里面的地板全部是花砖,屋顶很高。如今的番婆楼都是外地人在居住。曾经有一对叫做air的夫妇来鼓浪屿旅游,一眼就喜欢上这小岛,于是双双辞职来岛上定居。后来他们俩在番婆楼开了一间叫“花时间”的咖啡屋,并且写了好几本书,在网上很有名。我曾经去“花时间”咖啡屋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重新读了一遍顾城写的小说《英儿》以及英儿离开顾城后出版的书《魂断激流岛》。咖啡屋里的书都非常有特色,是我所喜爱读的,提拉米苏也很可口,氛围很悠闲安静,无人打扰。

 

非常赞同air夫妇的理念,时间就是用来花的,人生那么匆忙干什么呢?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别墅的前庭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后来再次去番婆楼,“花时间”咖啡馆已经关门,铁门紧锁。去年底偶然发现这家咖啡馆已经搬到不远处的另外一幢小别墅里了。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看着番婆楼这一整块无接缝的花岗岩楼梯扶手,不禁再次感叹一番。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番婆楼的外墙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番婆楼旁边的一幢无人居住的别墅,窗口爬满青藤。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在我的记忆里,这幢别墅似乎一直是这个样子,写满岁月沧桑。如今的许多鼓浪屿老别墅也和它一样,正在逐渐的老去,唯有那段与老别墅相关的记忆,一直留存在我脑海里。。。


一个原住民眼中的鼓浪屿(3):记忆里的老别墅

 

静云注:

第一张照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