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风光】文曾路上的东坪山和怪坡

标签:
厦门文曾路东坪山芦苇林梅海岭 |
分类: 厦门风情 |
如今的厦门,稍微有点名气的景点已经被如潮般的游客攻占,完全没有厦门人的一席之地了。于是在节假日里,这个滨海小城的人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明显的分为两股,外地游客涌向那些小旗子引导的景点,而本地人则走入诸如文曾路,东坪山,植物园,金榜山,南湖公园和忠仑公园这样一些地方。夸张一点的讲,看节假日去哪里,就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不是长住的厦门人了。
文曾路是横贯环岛路和厦禾路的一条道路,也是连接厦门中部闹市与环岛海滨一带的一条风景秀丽的路。
这里没有居民区,没有喧闹的人流,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花草,开车或者步行,都是非常赏心悦目的。
毗邻植物园东门,有一处迷你高尔夫球场。
我们来得比较早,文曾路上没什么人和车,狗狗和主人都可以昂首阔步地走。
这是文曾路上最美的一段小溪谷,只可惜不是雨季,小桥尚在,没有流水。
路边的杜鹃花怒放,完全不理会旁人。
一路上,厦门市的市花三角梅沿途点缀。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东坪山上的一片芦苇林,丹妮说上次她和老公去看过,非常美,说得我很是心动。
从植物园东门出发,我们沿着文曾路一路前行,到达怪坡。怪坡是文曾路上的一处亮点。都知道水往低处流,可这里的水居然可以往高处流,所以眼见的东西不一定为实。
这明明是一条上坡的道,为何车子不踩也往上滑?
反过来,明明是一条下坡道,为何自行车要踩得如此辛苦?
难道是眼睛欺骗了我们,还是魔法当道了?许多好奇的人们开车或者骑车来这里试验,这里是文曾路人气最旺的地方。
我们从怪坡一路向下行走,直到这个山门,开始攀登东坪山。
一番攀登,到达半岭宫。
从这里可以俯瞰文曾路接近文灶口一带的市区
半岭宫上面的涌福禅寺
天台上的凉亭,中秋一定是赏月的好地方。
继续上山,又走了好一段,终于到达丹妮口中的那片芦苇林。因为不是芦苇盛开的季节,这里有几分萧瑟。同行的几人肆意地笑我们俩,说爬得这么辛苦就为了来看这样一堆荒草?
我很坚定地跟她们说,即使看不到成片的芦苇花开,我也依然不后悔翻山越岭地来看这一堆草。有些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来了,而且看到了,就已知足。尽管不是花开的季节,但此刻是花是草已不是那么重要了。
丹妮说,静云,你跳起来,我给你拍一张照片,于是我张开臂膀,跳了起来!
离开芦苇地,我们又继续沿着小道前行。
穿过一个铁丝拦网,看到了下山的路,下面就是梅海岭了。
梅海岭景色
出了梅海岭,返回植物园门口,开车去上李一家叫“上青本港海鲜”的小店吃午饭。这是号称“钓鱼人和淘海人开的店”,店不大,像典型的厦门大排档的样子,但生意奇好,老板很实在,海鲜味道鲜美,价格公道。要不是早一点去,根本没有位置坐。
这些是在“上青”点的几道菜,咕噜肉。
很有特色的紫菜饭
萝卜煲
重点是这一大铁盘的烤鱼
吃完午饭,到厦大南华路附近的咖啡馆里度过一段悠闲的下午时光。
南华路一带有许多私人别墅,如今都被承租下来,改建成咖啡馆。
厦门的咖啡馆分为好几种类型,星巴克是商务人士和潮男潮女们的最爱;马可波罗酒店附近那咖啡一条街,属于小资和“成功人士”们的天堂;那满地台湾人开的"我家咖啡"之类的,属于本地小年轻谈恋爱吃简餐的好地方;而厦大南华路这一带的咖啡馆,绝大部分都比较有学院派的小清新气质,营造的是随意懒散,一点点民族风,一点点田园风的混搭氛围,就如这一家在网上颇有名气的“雅舍咖啡”。
这里呼唤服务员的方式是摇铜铃,我们数度摇起了那清澈的铜铃,这是小时候收垃圾时用的一种信号声,这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一件事,最本土最民族的就是最时尚的,就好比杨丽萍挎着竹菜篮子就直奔法拉利车展,秒杀了一切大牌。
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懒洋洋的下午,叫了两壶花茶,这是黑加仑口味,酸酸甜甜的,有点腻,再加入半壶水,口味就差不多了。
这是桂花茶,不是太正,不过颜色倒很清雅,看了很舒服。
长住厦门的人,如果周末想找个地方休闲走走,这倒是一条不错的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