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古琴的一段缘

(2011-08-27 17:26:49)
标签:

古琴

因缘

平沙落雁

忆故人

杂谈

分类: 杂谈

我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听古琴曲是在广播里,那首著名的《平沙落雁》。解说词描绘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群雁在沙地短暂歇息后又悄然启程。但不知为什么,我的脑海里出现的却是另外一幅画面,静谧的天空,受伤的孤雁艰难地在空中盘旋,最终掉落在沙地上,挣扎,再挣扎,最后绝望地看着蓝天。。。

 我与古琴的一段缘

 

很震惊于古琴的表现力以及那余音袅袅的韵味,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乐器能如此打动我,只感觉那种指和弦之间吟揉所发出音声,仿佛可以将五脏六腑揉碎似的。从那时起,我便迷恋上了这古老的乐器,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有一天在新华书店发现了一盒录音带,里面有几首琴曲,欣喜若狂地买回家,听了一遍又一遍。突发奇想,要是能学古琴该有多好。遗憾的是,多方打听,当时的厦门没有弹琴的人。

 

某天很偶然的从一位师兄那里得知南普陀寺有一位出家师父会弹古琴,于是缠着师兄无论如何要带我去见这位师父。终于见到了,他说他不弹古琴,但知道有另外一位法师在弹。再三周折,终于见到这位法师,那也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古琴。


我与古琴的一段缘  

学琴的那段日子单纯又快乐,每天弹琴喝茶聊天,然后就是听法师讲他与古琴的因缘故事。偶尔法师请我吃南普陀寺的馒头,非常香甜。后来陆陆续续又有琴友加入。记得第一次雅集在万石植物园,琴是志伟背上山的。第二次在金榜公园,琴是永丰背的。每次雅集,每人至少弹一曲,旁人静静的聆听。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所有的记忆仿佛都在南普陀寺里,不是上山看师父,便是在法师那里弹琴看书。有时会合弹普安咒,看谁先弹错第一个音符或节拍。

 

后来经法师邀请,福建著名古琴家李禹贤老师来厦授琴,自然而然的,我也成了他的学生。那段时间,李老师住在南普陀寺上客堂里,那儿便成了琴友们聚会的地方。李老师一直对我疼爱有加,别人学曲子要他同意,而我想学什么曲子他都愿意教。记得跟李老师学的第一首曲子便是《忆故人》。他梅庵派弹得好,本该跟他学梅庵派的代表作《长门怨》和《捣衣》的,但不知为什么不甚喜欢这两首曲子。继《忆故人》之后,又跟着他学了《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和半曲《龙翔操》。最喜欢他的《忆故人》和《平沙落雁》,因为《忆故人》最动听,而老平沙最像我当年在广播里听到的版本。

 

我与古琴的一段缘

 

李老师喜欢抽烟,吃红烧肉。至今我还记得他、志伟和法师三人在上客堂房间里大口吃馒头的场景,每每看到当年我给他们拍的照片,仍然亲切无比。

 

记得有一次雅集是在南普陀寺图书馆下面,当时李老师的校友,我国著名的古琴大师龚一老师也应邀到场。那时大家轮流上去弹,在大师面前弹琴,心里始终是紧张的。好在龚老师说话很风趣,有说有笑的,过后演示了一些基础手法,还表演了几曲给大家欣赏。

 

记得李老师赞叹师姐用纸片剪出古琴,在纸琴上练习的情景;记得志伟跟李老师学《风云际会》,受到李老师夸奖后得意洋洋的样子;记得如法师那肥厚的大手,天天弹着老梅花,说要一曲梅花走天下的话。。。

 

简单快乐的日子在琴曲的音韵间流淌。。。

 

后来。。。再后来。。。阳春白雪终究敌不过尘世的忙碌,终于有一天,我不再弹琴了。钟爱的古琴悬挂于墙,弹琴的手早已僵硬不堪,弹琴的心更是找不着徽位了。。。

 

这便是我与古琴的一段因缘。

 

我收藏的两张琴。一张出自著名斫琴家李明忠之手,仲尼式。

 我与古琴的一段缘

 

另外一张出自“只问耕耘”,神农式。

 

我与古琴的一段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