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市集邮协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

(2022-03-15 19:16:04)
标签:

转载

市集邮协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

    http://s12.sinaimg.cn/orignal/4b618eefg989bbff7829b&690

    12月30日,石家庄市集邮协会把“2010年集邮学术研讨会”,开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研讨会。在有近50名协会会员参加了这次活动中,发言者中还请来了两位小学生。

    这次集邮学术研讨会”,共收到会员撰写的集邮学术论文14篇,在会上选定宣读的8篇。论文内容涵盖了邮政史、区票、新中国邮票、生肖邮票、税票、集邮市场、书信文化以及集邮文化等多方面,题材十分广泛。其中,许锡良的《对冀南抗日邮政及其新发现的探讨》一文,涉及到不见经传、鲜为人知一种“冀南”区票,目前见到的只有残存的“半枚”。徐连元的论文《浅议世界生肖邮票的设计风格》,从格式上看,合乎学术论文的规范性,这篇总计达6千字的文章,附有丰富的图例与统计表,看得出作者所花费的心血。老集邮王惠国的《第四轮生肖纪年邮票发行的构思》,表现了他对我国生肖邮票今后发行的殷切关注,文中对生肖邮票今后发行的规范化、合理化、形式多样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杨未君的论文《浅论“平安家书”及“护封”等印并非邮戳》,也涉及了一个不为一般集邮者熟悉的冷门课题。这篇文章不仅使到会者耳目一新,也介绍了我国自元代以来的悠久书信文化。《初探关于石家庄投递日戳的中断与始末》一文,是两位长期热衷于邮识研究的合作者袁佩忠、杨春礼合写的。他们二人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花费了大量时间,并走访了市邮政局档案部门,查阅大量资料后才写出的。韩生的《石家庄邮戳》一文,对石家庄自清末以来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邮戳变化,作了简略的介绍。这种着眼于当地题材,调研取证的集邮研究方法,很值得提倡。
     最后,我市方北小学的郝梦涵、董力业两位同学,也在研讨会上发了言。他们的文章《我爱集邮》、《我的邮票情结》,抒发了少年集邮者对集邮活动的爱好与真实情感。声声句句,都赢得了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的赞叹与喝彩。

    为了辅导好更多的集邮者参与集邮研究和写邮文,市邮协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许锡良先生对每篇宣读的学术论文,都作了现场点评。他在发言中既强调了学术论文的规范性,也鼓励大家不要把写论文与搞研究看的很难。他说:“强调论文的格式不是禁锢,不是束缚你的手脚,而是让你下笔前对文章的结构能做更详细的考虑,分析归纳,做到主题突出,段落均衡,叙述有条理,脉络更清晰,使文章更精彩……”他还说:“编邮集是研究,写邮文也是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增长邮识的过程。希望大家勤于动脑动手,勤于动笔写文章,把我们的学术研究搞的更好”。
     石家庄市集邮协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邮展组织较多,而学术研讨活动很少。 1992年,集邮界兴起了关于“集邮文化”的大讨论。5月23日,石家庄市集邮协会举办了配合《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五十周年》(1992-5)邮票的发行,举行了座谈会。此后,为配合全国集邮联学术界对集邮文化的研讨和提高石家庄市集邮队伍的理论水平,我市集邮协会和学术委员会,在全市基层组织中广泛开展了“集邮文化”大讨论。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征集到51个分会推荐的58篇论文。当年的8月22日,在市委礼堂召开了集邮文化研讨会,由作者宣读。会后经认真评审,选出15篇水平较高的论文,并予以奖励。1993年,又将这15篇文章结集出版,定名为《集邮文化论文集》。自那次活动之后,至今才又次举行了学术研讨会。
     我们相信,这次集邮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行,将能带动更多的集邮爱好者,参与到写邮文的活动中来。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将学术研讨会像邮展一样常态化,从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有内容的、高质量的、规范化的集邮学术论文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