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成
果
内
容
提
要
课题主持人:
洪
波
本课题2000年3月立项,2002年8月被广东教育学会批准为“十·五”科研规划课题。经过课题组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实验研究任务。现将本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简要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实验研究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思想内涵,具有创新价值,表现在:
“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它的主要思想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这种思想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并没有集中的体现。
“主体性教育”思想,它在教学中体现为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教师要树立能动观、自主观、创新观、个性观、效益观和民主观——主体性教学观。
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大大丰富了教学模式的思想内涵。
(二)本课题建立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理念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也充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和素质教育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就是“主体性教育”思想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
(三)通过实验研究,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实施新课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组织了课题组的教师认真学习了《主体性教育》、《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著)、《小学教学模式》(季银泉编著)、《实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柳思俭、钱富祥主编)等论著和小学各个学科的新的课程标准,出版《教研参考》专刊,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以上各种形式,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树立了主体性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为我市2004年秋季实施新课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通过实验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为了便于教师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活动类型,不致于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活动方式。特别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教学模式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熟悉和掌握教学活动的各种类型,为他们提供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即使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学习和研究,也可以使他们改变传统观念,克服课堂教学中容易存在的“定势”,不拘泥于自己过去习惯采用的某种教学方式,因而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
课题组的教师紧紧围绕课题实验研究任务,认真学习,深入思考,调查总结,反复实践,随着一个个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自身的素质也不断地提高。
课题组的教师撰写有关课题的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有几十篇科研论文在省、市以上刊物发表、获奖。
例如,实验小学杨国凌副校长构建的“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模式”,他撰写的实验研究报告《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2001年发表在《辽宁大学学报》杂志上。春城四小张锦芸老师撰写的《小学语文“读说演写”古诗教学模式》发表在2004年第614期4的《广东教学报》上,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特别是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课题组的教师在近两年的广东省小学教学优质课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奖。
(五)构建了能体现主体性教学的六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能体现主体性教学的小学六个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理论构建阶段和“模式”构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观点,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收集、整理、加工已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临模—倒模—脱模”方法构建,根据科学性、实用性、优效性的原则,构建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思品、音乐、美术等六个学科相对稳定的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61个,并编辑成《走向主体性教学——小学教学模式及教案示例》一书。书中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按照“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案示例”的结构来编写的。这本书发到全市小学教师,人手一册。大家用了之后都认为这本书很有价值,具有实用性。
(六)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主体性教学在主体教育观念的指导下,重新认识和组织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讲解—接受”、“满堂灌”、“串讲串问”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1、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特长。在2003年3月份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竞赛中,我市小学生取得可喜的成绩。阳江市获得全国一等奖共26人,其中我市就占了24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07人,我市占了99人,获得全国三等奖285人,我市占了183人;获得阳江市三等奖366人,我市也占了149人。阳江市共有3名学生获得满分,他们均是我市春城四小的学生(邱悦、梁文龙、张传师)。
2、促进了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高。从近几年市抽检的小学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等三科成绩对比来看,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一年比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我市近几年来开展的“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分不开的。
(七)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
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是因为:1、实验研究队伍大。全市22所中心小学及几所面上小学共280多名教师参加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的实验研究,其中有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科组长等。2、途径多。
《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终
结
性
工
作
报
告
课题主持人:
洪
波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的实验研究。
本课题2000年3月立项,2002年8月被批准为广东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目前,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结束,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选好科研课题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怎样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近几年来,我室教研员深入到全市50多所有代表性的小学听课,从反馈的信息来看,陈旧的教学模式仍像桎梏一样束缚着一些教师的手脚,不少课堂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培养。为了克服这种课堂教学现象,我们经常举行评优课活动,曾多次组织教师到外地听课学习。但这些活动大多着眼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往往偏重于局部的、形式上的学习模仿,而忽视了对课堂结构的研究,未能从整体上领会先进教学经验的科学内涵。
积多年的经验教训,我们慢慢体会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课堂教学的总体功能,并非是组成它的各个环节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特定的功能。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探索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定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讨论、练习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策略的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全员参与,注重过程,强调发展,崇尚合作,重视实践,突出创新。
二、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从2000年3月开始至2003年8月结束,历时3年多,分四个阶段实施。设立总课题,分设子课题,实验与研究在全市各中心小学和部分面上小学进行。研究的目标是构建小学思品、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六个学科多种课型的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1、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确定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后,我们成立了阵容颇大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课题由主管小学教研工作的教研室副主任亲自负责,成员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中小学高级教师和两名特级教师组成。课题组担负着指导全市的实验研究任务,分科负责,任务到人。
2、树立科研促教的思想,确立主体性教学观念
阳春地处山区,经济落后,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大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知之甚少,对于搞科研不少教师认为那是专家、教授们的事,深感其神秘而遥远。为了使教师们了解科研、接近科研、参与科研,2000年4月,我们邀请了广东省教科所、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中心副主任张俊洪教授到我市作了关于科研方面的学术报告。教师们听了报告后,对教育科研有新的认识,消除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理,树立了“科研我们也能搞”的信心,为我们的“模式”课题研究进一步扫除了思想障碍。
要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确立主体教学观。怎样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我们主要采取了听课和举办讲座相结合的方法。下乡听课时,一般上午听课,下午集中教师开设讲座。通过讲座,向教师阐述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主体性教学思想,学习其课堂教学策略,并在讲座中穿插分析、评价课堂教学。这样做,既有理论性,又有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管是做课的老师,还是其他老师听了讲座之后都有所获益,既学习了理论,又得到了对实践的指导,可谓一举两得。经过一年的听课、讲座,我市不少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增强了主体性教学观,为课题实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在课题实验研究期间,我们在全市19个乡镇开设专题讲座30多场,教师2000多人次听了讲座。
3、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1)召开教学现场会。搞科研对于我们来说是新鲜事,而搞“教学模式”研究也是头一回。为了使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模式有所认识,2000年5月,课题指导小组组织了全市各镇的业务员、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及科组长160多人,在春城逸夫小学召开了课堂教学模式现场会,观摩了该校的语文、数学两节“分组教学”课,听了该校“构建分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的情况汇报。课题组主持人就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构建等问题作了专题讲座,并布置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任务,还印发了有关模式研究的资料160多份,供教师们学习、参考。
(2)邀请专家讲学。教学模式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对理论和实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有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又要为实践提供操作等程序。在“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最困惑的是如何“建模”的问题。我们决定以英语科为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000年11月份,邀请了“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的创始人、北京现代教学研究所所长马承教授到我市讲学。马教授就“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的原理、教学策略等作了精辟的讲演,还进行了四节“三位一体”英语教学示范课。2001年12月15日还邀请了北京崇文区教研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潘小明到我市上课、作报告。教师听后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对我们进行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很大的帮助。
(3)召开专题研讨会。2001年3月和10月,我们分别召开了“阳春市小学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全市各镇的业务员、中心小学校长、课题小组组长及部分课题组成员共170多人参加了会议。第一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如何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第二次研讨会主要总结了前两个阶段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布置了第三阶段课题的研究任务,探讨了如何写好“模式介绍”“教案示例”这两份材料的问题。这两次研讨会,还发放了《小学教学模式》《实用小学学科教学模式》两本书和《“主体模式”研讨会材料》,印发了由教研室编写的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两期《教研参考》各2000份,供实验研究人员及广大教师学习、借鉴。这两次研讨会,使实验研究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本课题研究实验的目的、意义,坚定了信心,对于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于如何构建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开展课题实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4、奖励优秀模式,推广优秀模式
为了调动课题实验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总结科研成果,我们制定了课题实验研究奖励方案。例如对优秀教学模式的评奖,我们收集了全市110多个教学模式的书面材料,按照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标准进行评审。评出一等奖3个,每个奖金500元;二等奖6个,每个奖金300元;三等奖10个,每个奖金200元;优秀奖40个,每个奖金100元。
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广优秀的教学模式,在“推广模式”阶段,我们通过举办课堂教学开放周、开放日活动,向全市教师展示各校的“模式”实验成果,组织教师观摩学习。目前已分别在春城一小、春城实验小学和春城四小等多所小学举行了这种活动,共有50多节教学模式课在活动中作了展示,前来参加听课的老师共有3000多人次。不少镇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推广优秀的教学模式,在本镇中心小学举行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组织面上小学的教师听课学习。通过推广,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把学到的主体性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课题研究工作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我们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本局领导的一贯支持。阳江市教育局吴以真副局长、阳春市副市长刘锦成亲自参加了春城实验小学“构建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与教师们一起听课,对我市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局的领导一直都十分关心课题的实验研究,经常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拨出经费支持这项课题,例如评选优秀教学模式,局就拨出了一万元作为奖金。由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课题组人员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工作积极热情,课题实验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三、实验研究成果
我市小学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题,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
全市22所中心小学及几所面上小学共280多名教师参加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的实验研究,其中有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科组长等。
2、构建了61个相对稳定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思品、音乐、美术等六科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从收集到的全市110多个教学模式中,筛选了61个优秀的教学模式汇编成《走向主体性教学—小学教学模式及教案示例》一书,印发了3000多册,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3、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题组的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摸索,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近几年来,我们组织了全市小学广大教师围绕“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撰写实验研究文章或教学论文,共收到有关文章一百多篇,其中有几十篇在省市级获奖或发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有多个课例获得了省市级的奖励。
4、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教师们逐步摈弃了陈旧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
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和优秀教学模式的大力推广,促进了我市小学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四、课题研究工作体会
(一)通过三年多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们体会到:
在山区,要搞科研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的思想;要搞课题实验研究,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要正确处理好常规的教研活动和课题实验研究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三年多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搞科研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骨干教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目前,我市不少学校已经尝到了“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甜头。
我们相信,只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验研究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00四年十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