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的创作与理论体系(第一部分 未完待续)

(2011-04-18 15:12:29)
标签:

书法理论

教学

中国书法

国学

经典

中国文化

风格

流派

书法培训

名师讲学

分类: 学习笔记

 

去年10月本博主参加了广东省书法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首届),有幸聆听了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吴慧平的讲座《书法的创作与理论体系》,受益匪浅。

现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书法研究成果。

 

        书法的创作与理论体系(第一部分)

 

主要内容:

当代书法创作流派:古典派、现代派、学院派

熊秉明先生在其《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将古代的书法理论分成六大门派:

喻物派、纯造型派、唯物派、伦理派、天然派、禅意派。

风格与流派的异同:

可以说一样,也可以说不一样。 我的理解是:流派与风格一样,都代表着一种书法的特点。但是他们却又不完全一样。 风格的形成和传播有着浓厚的地方气息,风格这个词更加自然,更加强调这种书法自然的发源和发展于某个地方或者某个种族,有着比较明显的地域环境特色。而流派更侧重于一种由上往下的传承,如岭南画派,它的传承已到了第三代。 再补充一点,流派比风格含义更深,流派是风格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风格的归属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如碑派与帖派,他们的风格就相对来说具有差异性。

在书法创作中,书法家个人必须有一个书法的终极目标,这一终极目标只能属于上面所说的六大门派中的一派。在书法欣赏中,个人也必有一个标准,这标准也只能以六大门派中的一派为参考。

清梁巘在评书帖里写道:

    学欧病颜肥,学颜病欧瘦,学米病赵俗、学董病米纵,复学欧、颜诸家病董弱。欧追求结构;颜追求表现;米追求自由抒情;赵追求唯美;董追求放逸,各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最高理想,所以才相互为病。在评价一幅书法作品时,我们应该在判断出其审美趋向的基础上,以这一审美标准来进行评价和欣赏。

 

            宽博                                    瘦劲

 

书法的创作与理论体系(第一部分 <wbr>未完待续)

书法的创作与理论体系(第一部分 <wbr>未完待续)


 

                              一平正                                                             一跌宕

书法的创作与理论体系(第一部分 <wbr>未完待续)

书法的创作与理论体系(第一部分 <wbr>未完待续)


                      
书法的创作与理论体系(第一部分 <wbr>未完待续)
书法的创作与理论体系(第一部分 <wbr>未完待续)




一、喻物派的书法理论
 l最古的书法理论
l书法理论的出现,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文字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分离。书法才有可能被当做独立的艺术品去欣赏,然后还有待于人们对于这一审美经验作反省,思考书法之所以为美的道理,这是更迟的事情。中国哲学思想光辉发展的春秋战国时代,书法也还没有当做独立的艺术看待。

 
l       一般来说,书法史提出的第一个大书法家是李斯。
l       汉代书法的主要成就就在东汉的隶书。汉末桓、灵二帝时期立碑风气极盛,《蔡邕集》中一半是碑文。《文心雕龙》说:汉以来,碑碣云起。这些碑绝大多数是墓碑。字写得好,不但可以作为专业,而且可以成家立名。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潮。著名书法家有杜度、崔瑗、张芝、蔡邕。
l当时文人爱好书法的狂热曾引起赵壹写了《非草书》一文来激烈反对。他是怎样描写的呢?
 
l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生,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
l于今流传的最早讨论书法艺术的文章也正是在这时期产生的。或称书体、或称书状,或称书势,都描写书法造型上的特征。作者把书法的美和实用意义分开来,从而确定了书法艺术的独立价值。在说明书法艺术的美的时候,都借助于自然的美来形容书法的美。如把书法比作龙、蛇、鸟兽、花草、云霞、岩壑、流水······这些自然物是书法美的标准和根据。
 
l用于比喻自然物的方式描写书法可以分为四类:
l一、描写拆散开来的笔触,如说点如高峰坠石
l二、描写一种书体,像篆书势草书势
l三、描写某一个书法的风格,比如说王羲之的字如: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l四、把文字本身看作有生命的形象,谈字的骨、肉、血、气等。  
大自然与书法创作
 l书法不同于绘画,不描写自然事物,但是在欣赏活动中,我们往往从书法联想到自然事物。同样在创作活动中,我们可以从自然现象联想到书法,得到创作的启发。
 
l张旭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l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进
l雷太简闻江声而笔法进
l怀素自述:贫道观夏云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折之路,一一自然
书法的创作与理论体系(第一部分 <wbr>未完待续)
 
l翰愈《高闲上人叙》: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中,必于草书焉发之。关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l唐篆书名家李阳冰《上采访李大夫书》:
l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舒惨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矣。
 
l用自然界的一物来说明书法的美,与原始宗教利用自然界的某一事物(如蛇、狮、树等)来象征神明,道理是一样的。但在观念上却有点隐晦不清。因为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证明书法的美,对美本身并没有加以说明。就好像在说这女孩很美,如何美呢?美得象她母亲。这样看来,用自然界的美来解释书法是不完善的,因此我们就要专就书法本身来寻找美的规律,也就是书法的造型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