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梯田、古寨与冰臼

标签:
罗田冰臼潘家湾梯田主簿寨河铺 |
分类: 踏遍青山 |
2022年6月12日随湘长户外旅行团前往湖北罗田县,在丝丝细雨中,作一日野外游。
上午10点抵达罗田县白庙河镇潘家湾村,这里峡谷沟深,地形险峻,山清水秀。主要景点为峡谷梯田与主簿寨古民居。
村口银杏、樟树、枫树很多,郁郁葱葱,傲然挺立。梯田位于一个U型山谷里,此时正是夏初,水满田畴,青青秧苗刚刚栽满田里,稀疏地布满山谷。梯田一块连着一块,一层接着一层,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有的似圆盘,有的状如葫芦,如串串银链,直挂山麓。峡谷口有一块巨石,爬上巨石顶,俯视峡谷,一览无余。梯田在云雾的遮映下,如层层明镜,与四周安静古朴的村庄相映成趣。田埂用青石铺就,每块梯田之间水流潺潺,虫鸣阵阵,踏足石梗上,仿佛进入玉虚空灵仙境。谷底是一个大水沟,水流入草莽深处。空中燕子低徊,竹林掩映的石壁呈现诡异的景象。
潘家湾村的旅游公路修的很好,都是双车道,公路绕山而行,路旁农家乐餐馆倒也几家,只是受疫情影响,大都关门闭户。主簿寨古村虽属于潘家湾行政村范围,但路很远,且都是上坡路,如果步行,颇感吃力,只得仍坐大巴车前往。车行10分钟,至一岔路口,有主簿寨的指示牌,在此弃车步行,仍是坡度较大的上坡路,步行15分钟至山顶,再走下坡路5分钟,即抵达主簿寨。
主簿寨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潘家塆村三组,这是一个约20户左右的自然村,俱为土砖黑瓦的房子,形成于明代初期。这里三面环山,与外界隔绝。2013年,主簿寨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主簿在古代属从九品的低等官员,南宋时期这里出了一个胡姓女土司,被朝廷授予主簿土官职衔,她统治潘家塆一带几十平方公里土地。元末时,红巾军盘踞于此,安营扎寨,故称主簿寨。
这里的建筑系明清小户住房风格,黄土墙,黑布瓦,房屋狭小,无天井,前后房屋之时没有出场。村子里有一口大水塘,四周古银杏树都有几百年了,村中遍植绣球花,粉红或淡蓝色的绣球花开的格外艳丽,令人悦目怡神。村前有一个大广场,有两株古银杏直插云天。村子很小,仅三排房屋,很快就转完了,看不到年青人,土房子里居住着少数老人,在门口闲坐。整个村里没有一座大宅院,单体建筑观赏性较差。
主簿寨也有少量梯田,种植水稻,估计仅供口粮。村民大都养黄牛,作为肉牛对外出售,这可能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了。
下午的行程是参观金盆地冰臼景区。我们冒雨赶到罗田县河铺镇簰形地村,冰臼景区就在路边的新昌河道峡谷里。从路边一座亭子旁的小路进去,约几分钟抵达东岳庙,这是一座道教建筑,供奉东岳大帝,但大门紧闭,庙前的石香炉很醒目。
河道下切很深,河坡极陡,长满了板栗树。这里是原生态,还未开发,没有修建任何台阶,要下到河道里有点艰难,只能攀缘草木荆棘顺着小径慢慢下行到河边。整个景区位于不到一公里的河道内,地处簰形地村与三级电站之间,毗临九资河镇地界。
所谓冰臼,就是大约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作用下形成的石窝窝,因其形态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当地人俗称石锅石灶。这里是中国第四大冰臼群 ,其规模和面积、形态仅次于内蒙古大青山、北京延庆和江西遂川冰臼群,是华中最大的冰臼奇观。
峡谷之中,绿树深处,长在约500米的范围内,大大小小的石头连成一片,铺满河床,宛如一座天然石雕馆。澄净清凉的溪流淙淙流过,发出悦耳的声音,将石臼群冲刷得光滑圆润。峡谷两岸绿草如茵,林中不时响起鸟叫和虫鸣,让峡谷显得更加幽静。奇形怪状的石头鳞次栉比,万花筒一般令人眼花缭乱。各类石臼,有的形如水缸,有的象油盐罐,有的象葫芦,有的象酒杯;有屯水长草的、清亮见底的、干涸现石的、洞穴互通的、残缺不全的;有悬岩洞穴、石壁穿洞、石板挖臼、石裂臼开、独石开孔、水下暗洞。千姿百态,各显风骚。各个石臼的共同特点是口小、肚大、底平,这是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清澈的河水从石间流淌,奏出和谐动听的音乐,能看到小鱼儿在水底欢快地游动。这里叫跳鱼潭,巨石之间水潭甚多,水质极佳,很适合游泳,只是封闭的石臼内水质不大好,否则,可把石臼当作浴桶泡澡,也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地处大别山区的罗田县,景点繁多,大的景点如薄刀峰、天堂寨、进士河漂流,小的景点如同繁星一样分布在崇山峻岭中。作为罗田县的常客,每次进山,都能领略一分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