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感想 |
分类: 小说电影 |
安排好自己的后事
在英国经常会收到一些关于“安葬计划”的信件,有的是指名道姓针对你来的,有的只是随机性的。
所谓的安葬计划,英文是“Funeral Plan”。字面上理解就是你死后的善后处理。包括棺木、追悼会、去教堂、去墓地、挖坑、埋葬等,有的还要火化,或其它特殊安葬方式。想的很细、做的很周,也跟活着一样,不同的缴费不同的“待遇”。好有经营之道,你需要我服务,缴费搞定一切。资本主义,生意广泛。
信收的多了,有的直接扔了,有的看了几眼,总还是对此有所想法的。
英国人并不把生死当回事,一切顺应自然,更没有什么忌讳。
我的一位英国“亲戚”,年纪也不大,身体也不错。在一个圣诞节,儿女都回家团圆,两位老人就郑重地立下了遗嘱。本该是欢庆的日子,没有因为这遗嘱罩上阴影,倒是有了这遗嘱平填了几分趣意。同样的圣诞节,同样的欢歌笑语。或许,所不同的是作为长辈了了一桩事,作为儿女遂了长辈的心。
就在几周前,我的一位英国好友,他是中国人。他约我们小聚,餐桌上好友就说起了遗嘱,谁都没有半点惊讶,谁也没有板起脸,纯粹是正常的话题。话照样说,酒照样喝。我倒是以为好友说说而已,没过几天,好友还真是拿了遗嘱来我家,要我签字见证。
英国人把遗嘱叫做“Last Will”,也就是最后的愿望。好人一生平安,生前如此,生后也当如此。这一切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你自己修来的,自己计划安排来的。
没有远虑,必有近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想得远一点,做到远一点,总归是件好事。自己的路自己走,从头走到尾。人生就是个过程,让这个过程完美。
什么年龄办什么事,到了这个年龄自然要想这个年龄的事,做这个年龄的事。最后的愿望,不留遗憾,人生也需善始善终。
赞同以上所及亲戚、朋友的做法,更钦佩以上亲戚、朋友的见地。
多年来,我也一直有此想法。立不立遗嘱对我无所谓,因为,我没有什么财产,更没什么可以留给下代。就一个女儿,也没什么可分的。
不过,我也有过变相的遗嘱,那就是买车及车险,其中就有因交通事故去世后的器官捐赠。管它呢,我想都没想,全部打勾,全部捐赠。如果我死了,那就把个人体全部都捐出去吧。留个空壳,无论升天,还是下地狱,轻松上路。
倒是这“安葬”,让我有所考虑了。
不想给孩子们添乱,一切交由服务机构,办事多、快、好、省。
我一直在想着,等有机会再说。对我来说,或许60岁是个契机。
就在60岁前的几个月,说来也巧,正当我捉摸这件事的时候,还真又收到了一封安葬计划的信。还是当地的一家机构,我立即拨通了机构电话,并约了马上面谈。
不到2个小时,我已经到了安葬计划服务办公室,一位女士可谓热情地接待了我。
经过了解,安葬计划不包括墓地,墓地需要去另一个机构自行购买。
我问她有没有专门安葬退役老兵的墓地,回答是“不知道”,需要去地方墓地服务机构咨询。
我这人吧,生在部队24年,离开部队就来到了英国,心想死了也要在“军营”。如有来生,下辈子还当兵,当一辈子兵,再也不离开部队了。来到英国,我感觉到的是顺利和幸福,在部队或许也会有不如意。但如能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想回军营。当然,今生是不可能的了,那就看看有无来生吧。
几年前,传说“退役军人事务部”推出对老兵的特殊服务,我就急猴猴地打听过有无“老兵墓地”服务。如果有,我会积极报名、交费、预定的。图个心安,在人间也好更加无忧无虑地挣钱生活。
人说“入土为安”,不入土先安了。
对于老兵,不仅仅应该有陵园,还应该有专属的墓地。美国有、英国有,许多西方国家都有。相信,我们也会有的,就是不知道我有没有这死后的福份了。
另外,安葬计划的缴费也是统一标准,并没有你买的早会便宜。安葬计划,不是保险,不是投资,它就是一个服务计划,计划让你如何入土。人家出人出车,你出钱。
既如此,那就没必要急着买了,临死前一年半载都可以买。如果买早了,中途什么变故,反而增加变更的麻烦。
但这个计划,我是迟早要落实的。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尽量少让别人为自己操心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