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到每年“掸尘”时

(2023-01-08 02:20:57)
标签:

掸尘

传统

习俗

分类: 生活故事

又到每年“掸尘”时

描述(可选,在图片下方显示)

#

时间过得快,节日也应时而至。

新年将至,这“掸尘”日也就到了。

“掸尘”的文章以前写过,或许每到这个时候,心情都大致相同吧。本不想写了,可“掸尘”俩字撞击着我的心扉,点燃了我的情感,按耐不住,还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写点时令的感触吧。

一点怀旧、一种思念、一份情愫、一个美好的愿望,是对于传统的不舍,更是生活,乃至人生的步调、节奏和潮汐。

网上查了一下,照本宣科: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此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掸拂尘垢蛛网,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疏浚明渠暗沟。

网上是这么说的,记得我的老家就叫“掸尘”,口语“掸掸尘”。也不一定就是腊月二十四,好像有几个日子可以任选,具体哪几个日子,我也忘了。可选性,或许是为了可以灵活地安排,更可以选个好天气吧。

有人说每当吃腊八粥,这年味就来了。对我来说,仿佛每当“掸尘”,这年就到了。 

十八岁离开家乡,也算是“少小离家”了,但从此没有了“老大还”,离家的路是越走越远,现在竟然是生活在英国了。无论离家多远,无论干什么,无论境况如何,每当进入腊月,我会忘记腊八粥,即使记得,我也不会去做腊八粥的。但是这“掸尘”我倒是从来没有忘记,每年多少也会做点“掸尘”之事的。

“掸尘”对我印象比较深,或许那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

一个“掸尘”,勾起我不少美好的回忆,真的不亚于“穿新衣,戴新帽”,也不次于张灯结彩,贴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我眼前那节日的氛围有了,在我心中那节日的心情萌了。

小时候,每当“掸尘”总看到母亲和父亲一起在家里翻箱倒柜的。除此,每当“掸尘”日母亲还要特意加几个好菜。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咸鹅胗肝,母亲会切上几块放在饭锅上蒸熟,端上桌,那是又香又下饭的。咸鹅胗肝吃完了,总还要盛点饭,或倒点暖瓶里的开水将残留的油也吃掉、喝下。

一个“掸尘”,让我想起阳光、想起美餐、想起旧时的橱柜、穿过的衣裳,还有老家的门窗等等,那是多么的一份珍藏、一份美好啊。岁月的馈赠不只是当下的收获,还有留影和记忆!

现在的生活也不像以前了,人人、家家都爱讲个卫生,也不需要什么集中大扫除。只是每当进入腊月,就会想起“掸尘”这件事,总应该做点什么,不做就会有失落、有欠缺。有了“掸尘”似乎有了年底的圆满和心安,也有了来年的轻松和前行。

现在所谓的“掸尘”并不需要大面积清扫,但边边角角平时忽略的地方,还是应该擦擦抹抹的,现代的扫尘形式大于内容了。尽管如此,还是不能丢。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活动,也更是一件实质性活动。

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能接受,但不一定愿意去做。我跟女儿说过几次,她好像还是不感兴趣,可我还是坚持要去给她家“掸掸尘”。其实,也不在乎做了什么,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对子女的美好祝愿,更是对生活的憧憬吧。不求多富贵,但求平安;不要多幸运,但要幸福。

人说“家有老人是一福”,我这“老人”也不能坐享清福呀,做点老人该做的事,做点老人能做的事,不好吗?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年纪渐渐大了,力不从心了,就做点轻松的事,多做点传统的事。

为此,我计划利用休息日专门上街买个鸡毛掸子,择日不如撞日,先把自己家“掸掸”,然后去女儿家再走一遭。

做了一件事,也是了了一个心愿。

这来年的吉祥,不正是在这心愿之了中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天路
后一篇:尊重的理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