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奕外孙女

(2022-11-09 02:00:27)
标签:

生活

故事

分类: 生活故事

对弈外孙女

一白一黑布局势,有板有眼赛仙指;

含饴弄孙五子棋,落地生根百战奇;

老少帷幄时光度,大小营盘金瓯拾;

步步抢先锋芒露,融融亲情方圆溢。

描述(可选,在图片下方显示)

#

前几天去女儿家,我特意把围棋带上了。是带给我外孙女的,她刚刚两岁半。

她会下围棋吗?当然,是不会的,只是看上去像模像样。

我给外孙女围棋也是有考虑的:一是,这围棋也是咱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孩子从小接触一点中国传统和文化,有益无害吧;其二,人说心灵手巧,又何不是手巧心灵?小小年纪,纤纤手指,捻起光滑的围棋子,拿起、放下,反复动作,又何不是一种对手巧的锻炼?又何不会触及心灵?是我外公的一分情,也算是一分用心吧。

还真没想到,小家伙虽然不懂,但却十分地感兴趣。

今年上半年,孩子一家住在我家有一段时日。一天,所有的玩具玩过了,我拿出围棋跟孩子玩,孩子看到围棋竟然爱不释手。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围棋,小家伙乐不颠颠、乐此不疲。到了睡觉的时间,她爸爸要带她上楼睡觉,她嚷嚷着要围棋。我把围棋给她,小家伙竟然一手拐着围棋罐,另一手和双脚协同呼呼地顺着楼梯爬上了楼。动作之利索、之快捷,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也让我大大地吃了一惊。从此,只要和孩子玩,玩了这个,玩了那个,总忘不了玩玩围棋。

每次与她下围棋,小家伙拿着围棋盘,横放竖搁,倒来倒去,一会儿桌子上,一会儿地板上的;她又搬着围棋罐,倒出倒进,一会儿她用白的,我用黑的,一会儿又得变过来;小家伙还对我指东挥西的,一会儿跟她并排坐,一会儿坐她对面。

你还别说,她当然不会下,但是,她知道一人放一个棋子,轮番进行;他也知道棋子必须放在横竖线的交叉处;他还知道该轮到谁了。除此之外,她还知道棋子不能吃的。孩子她妈妈怕孩子吞下棋子,告诉她不能吃。因此,每次拿起棋子,她都会捏着一枚棋子,举到面前,一本正经地跟我说:这个不能吃!小家伙就像位演员在演剧本,在说台词。滑稽、可笑,更讨喜、更可爱。

跟孩子说围棋,她不懂。跟她说五子棋,她也不懂,但她记住了,并一直用中文说五子棋。

孩子玩具很多,经常玩着玩着就开始要五子棋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呢,说不定以后会是个围棋手。可以肯定,让她会下围棋也就是两、三年后的事,以观后效再说。

我赞成一招鲜,也同意六十分万岁。女儿小时候会弹古筝,还考了级。来英后,一次回国我辛辛苦苦将古筝带了过来,可女儿不愿再弹了。多可惜啊,其实熟悉一、两个曲子就够了。

外孙女的围棋,我可不希望她半途而废。但愿外孙女能保持兴趣,现在我陪她玩,等我老了她也好陪我玩哪。

那天带着围棋,开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女儿家。我是双手捧上围棋的,外孙女见得围棋,两眼放光,二话没说就坐到地板上。他熟练、麻利地摊开棋盘,打开围棋罐,显得很是文雅和专业。她执黑,我执白,祖孙俩就对弈起来了。

外孙女有个把月的时间没有碰围棋了,这下显然“长进”了不少。也不变来变去、换来换去的了,神情很是专注。我放一个子,她跟一个子。她不但自己放的整齐,还要求我放整齐,还时不时帮我规整规整。冷眼一看,还真以为她会下呢。其实,她也只是会放个子。至于什么叫吃子?什么叫围地?什么叫输赢?她当然还是不懂的。功到自然成,也没必要过早教她。先这么玩着,玩着玩着就入门啦。

那天在女儿家,上午下午、饭前饭后的,我们祖孙下了好几盘围棋,小家伙一点厌倦都没有,并且是屡战屡新。女儿在一旁给我俩拍了些照片和录像,照片、录像传给我夫人,夫人看后说孩子下的很认真。可不是么,累计几个小时,小家伙始终如一。

从女儿家回来的第二天,女儿又传给我一张照片,那是外孙女一个人在下围棋。好让我心酸哪,真是对不起。外公离得太远了,加上要上班,不能陪她玩,陪她下围棋。

我们说老人需要陪伴,孩子也需要陪伴的。陪伴是关爱的体现,也是情所依,也是爱所在。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爷爷奶奶心,也多些对孩子的陪伴吧!

下围棋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对我自己我是舍不得花这么长的时间玩棋的。记得年轻时候在院校工作,每到休息时间总有同事吆喝着下象棋。开始也杀过几局,后来因为时间太长,我也就不再去凑那个热闹了。甚至,每遇棋迷总是绕道而行、迅速躲过。可是,与我孙女下棋就不一样了,那是天伦之乐,那是美好时光,那是将来的回忆。只要我得空,那是一定的。

纤纤手指乾坤中,沉沉情怀宇宙重;

耳濡目染呱呱坠,心满意浓步步通;

启蒙有方叩柴扉,润物无声问传统;

帐幕将军弹指飞,疆场骏马奋蹄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写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