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英国女王葬礼 |
分类: 英国人家 |
老百姓的“政治”
我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早餐时间喜欢收看新闻。不只是了解一些国际大事,也更是练习自己的英语听力。对于我这半桶水,有个明确的背景去听,更容易懂。
说起看新闻,以前在部队那可是雷打不动的,每天全连要统一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只是现在新闻看多了,真正对新闻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了。一是加了工的新闻比较多;二是不乏许多假新闻、旧新闻,实在是扰乱人心、破坏宁静。
最近收看英国的天空新闻,可以想象,满屏都是英国皇家在服丧;满耳都是女王去世的事。
人啊,还真是的。有些事你不关心,也得关心;你不关注,也得关注;你不卷入,也得卷入。一个人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虽然有时嘴硬,但许多事是由不得你的。由此,倒更理解“浮萍”这个词了。
这女王去世,如果用“惊天动地”这来形容,现在我看是很不为过的。或许,女王生前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爱戴她老人家。
9月8日去世那天,我的一位好友下班都快晚上十点了,他短信给我说下班后,骑自行车去白金汉宫看看,再回家。9月14日他下班也很晚,然后,又去排队瞻仰女王棺椁,竟然等了8个多小时。从天黑等到天亮,终于看到了。
我家住着一位来自非洲的房客,平时我和她话不多。女王去世,可是她第一个“正式”通知我。排队瞻仰女王,也是她碰到我就给我提供及时信息:队伍有多长,时间要几许。我又把她所说的转发给了其他人,完成了一次“流言蜚语”的全过程。
女王去世,整个世界都动了,从政要到平民。英国一夜间成了世界的中心,成了政治、外交的主会场。平时还真有点小看英国,觉得英国根本够不上世界大国,女王去世,隐隐感觉到了英国的份量。或许,这是女王于国家的最后贡献和服务吧。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女王的丝没有尽,祭奠女王的泪没有干哪。
曾经有谣传说英国也要废除君主制,我想通过女王去世这件事,英国的君主制只会加强,绝不会削弱,更不会废除。因为,英国离不开皇家这个门面。
英国的文化是皇家文化终占上风,英国的外交也是不乏皇家外交的。
以前一直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通过女王去世这件事,我似乎看到:英国还有另一个灵魂在皇宫。
我是有兴趣,但却没有时间去瞻仰女王的。将近10个小时的排队,我怎么能做到。以前在单位上班,因为下象棋时间太长,我都不会去下的。我夫人和单位的一位同事上班期间跑过去看了一眼,被人山人海给吓住了,跺跺脚就回来。回来说:哇----,不得了,这哪里能看到呀?
心意到了就行啦,其实还真不如在电视上看。
网上看到信息,排队瞻仰女王的人数达到75万,队伍长达10公里,需要35个小时才能进入瞻仰大厅。
这世界上有谁有这么大的影响?这历史上有哪件事做到了如此的地步?
女王逝世对英国也是一种考验,也看到了英国治理的功底。否则,这么多的人从世界各地为了一件事、向着一个点涌来,会形成巨能漩涡的,搞不好也会出事的。
我喜欢写点文字,聊以自慰,但语文基础不够扎实,不大会打比喻。不知用泰晤士河水来形容排队瞻仰的人群是否合适?每当我站在泰晤士河桥上,我看象。
女王去世不仅世界动了,也活跃了微信群。我仅有的几个微信群也是全时在发关于女王的信息,有的还相约去排队瞻仰。特别是那种心情和动力,具有自发性、群众性、纪念性、分享性,真是隔空可以感染。很是方便了我,那些图文信息得来全不费功夫。
女王真是有神通,这可不是激起了涟漪,而是掀起了巨浪。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小时候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里面却没有包括这个为什么。
为什么民众如此崇拜?
说老百姓的话,这就是粉丝,女王的铁杆粉丝。对不?
细细想来,这不是纯粹的什么信仰,却更是人间的真情流露。这种真情来自于女王生前的“低调”,来自于女王的“平易近人”,来自于女王的“慈祥可亲”,来自于女王的“博爱无疆”,来自于女王为人做事的垂范。
关于女王肯定有许多故事,有一个故事,说女王牵着她的狗,带着一名便衣女保镖在苏格兰行宫巴尔莫勒尔城堡门口遇到美国的几位游客。美国游客问她有没有见过女王,女王笑了笑说:没有。她指指身旁的保镖说:她见过。于是游客争相让女王为他们与保安照相留念。
女王是有魅力的,不是她的权位,而是她的人格。
对于政要来说,什么事都是政治。女王逝世,政要们的话语、凭吊,情意是假,政治是真。他们的政治就是关系,就是利益。
政要们加在一起和民众相比,那还是个极小的比例。不知政要们是否也看到了民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悟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要说,老百姓也有政治,并且无事不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老百姓的政治是什么?那就是“了却心愿”。
无意于涉及政治,政治并不乏味,但过于敏感。既然想到,就画蛇添足来几句,凑个数。
别说,皇家服丧,还真是学到了不少。
在父母面前,谁都没有尊贵,这是人道,也是天道。女王去世,所有的儿孙都要服丧。
老百姓有守灵这一说、这一做,皇室也一样。生命是平等的,对待灵魂也是平等的。我的老家有一句话:出棺材远转。我想:那是做给活着的人看,也是做给自己看;是告慰逝者,更是安抚自己的心灵。
服丧和送葬都是一次回忆、感恩的最集中时机,人心隔肚皮,各人都在盘算什么?
奔丧不只是民间的事,官场、皇室同样需要奔丧。女王走了,哈里王子与梅根王妃从美国赶来了;各国政要也屁颠屁颠赶来了。
孤陋寡闻,我还不知道新国王还有兄弟姐妹呢。女王去世,得知新国王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安德鲁王子、爱德华王子和威塞克斯伯爵夫人。
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的消息。或许,这就是皇家的规矩。人们往往看到皇家世代相袭的王位,却未曾想到世代相传的家规;人们往往看到皇家显赫的排场,却从来不见皇家严苛的戒律。其实啊,正是这家规、戒律,才得以让皇位承传不息;才得以让荣光不衰。由此想来,哈里王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去了美国,个中的原因略晓一二。
9月19日本该是正常工作日,因女王葬礼,英国临时定为公共假日(Bank
Holiday)。英国一年到头的公共假期不多,我在超市上班,公共假日对我来说和平常一样上班,通常会更忙。这一个公共假日,超市关门,加油站也关门。这一点,在我来英国16年里还是第一次,我也因女王而得一天的公共假。
哎----!生前的女王倒还没有尝试“一呼百应”,离世的女王却有了“一倒百应”的盛况。
善哉,善哉!
愿天下平安无事!
无论什么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总还是要活在现实中。如今的世界关系非常复杂,也很微妙。女王葬礼,事情非常特殊,也很玄机。
祈祷女王的同时,更应该默默祝愿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英关系的稳步推进。
只有国际关系顺了,全世界人民才有更安稳的日子;只有中英关系好了,我们这些旅居英国的华人华侨才会有更好的生活,中英两国也才会惠国惠民。
妄议皇室,多有不当;说的是女王,砍的是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