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轻言战

标签:
战争感言二战 |
分类: 兵法解读 |
不可轻言战
用了近约2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20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有《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兵临城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拯救大兵瑞恩》、《进攻列宁格勒》等,大都是真实回忆。战场遍及世界,战争涵盖陆海空。有大部队,也有小分队;有男人,也有女人;有胜利,也有失败;有勇敢,也有恐惧;有侵略,也有自卫;有进攻,也有防御,是现实各种战争类型的集合版;是战争史上珍贵的资料集。是正义与邪恶的抗争,是人道与兽性的较量。看着那一部部影片,使我重新认识了战争,也对战争有了新的思考,更结合现实有了自己对战争的一丝觉悟和判断。
或许曾是军人,也曾经战场的缘故,每一部电影尽管有的语言不懂,但也都看得十分入神。仿佛置身其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仿佛亲自参加了一场场战役、战斗;仿佛自己就是那情景下的战士或指挥官。
战争是无人性的,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其破坏性、残忍度或许是人类人祸所有灾难中最大的。
制戈为武,武要有武德。武德不是好战,而是制战。武德不是战争,而是维护和平;武德不是好斗,而是珍爱和平。
轻言战争,不但鲁莽,还是一种罪过。一旦开战,多少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宁静的生活消失怠尽;无数的生命葬送战场;还有无穷无尽的战争后遗症。无论是正义之战,还是非正义之战,就战争本身而言都应是人类的灾难,
为和平而奋斗,战争不是明智的选择。和平需要发展,需要理解,需要外交,需要协作、需要团结,需要共赢,最不喜欢、最不需要战争。
只有那些狂人,甚至,精神失常者,才会喜欢战争、发动战争。
一时头脑发热而开战,损失且不说,战后的重建、管理、长治久安等都是问题。
其实,对于战争的态度,只有上过战场的人心里最为明白。
我曾在一个防御阵地上坚守,亲眼所见,那些十八、九岁的士兵,弯腰一会儿,竟然直不起身;战士们睡在猫耳洞里,竟然是手榴弹铺的床;我的军校亲密战友年仅23岁就牺牲了……。这一切是多么的痛心、伤心、恨心,又是何等的无助、无望、无奈。与其说战争是一种考验,倒不如说是一种来自生理、心理的煎熬。自己的余生,始终走不出那个战场的怪圈。
一场战争,那是对人性的挑战、践踏和扼杀。不怕强加的战争,但痛恨战争。别的不说,就那眼看着倒下的战友,那将是一辈子的阴影、幽魂、亡灵。
战争往往会有一种“后怕”感,那是一种后来的敬畏,是对战争残杀的敬畏。
美国大选,闹剧不断。有人担心会因此而爆发战争,也确实有了各种战争的迹象,可战争始终没有打响。可以想像,有人不是没有想到用战争来达到目的,可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不可草率而战的;有人并不是不知道历史上曾有先例,战争也能达到目的,可现代条件下开战的结果将是共同灭亡。因此,不到走投无路、万不得已是不能“擦枪走火”的。
有人鼓动对岛动武,实现武统,还搬出一整套的理论、实践依据,认为机会难得。分析有理有据,费了不少的心思,展示了雄才大略。凭实力打下或许有可能,但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战争的目的是和平,如果开战带不来和平,于其开打,不如再等一等、再寻其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途径。
“存人失地”与“失地存人”的关系,毛主席在解放战争时期就阐述得十分清楚了。
兵圣孙子曾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莫言战,或许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但千万莫轻言战,轻言开战要不得。何况现代战争的形式多种多样,和平时期,没有硝烟的战场到处都是、随时都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决胜负靠的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甚至信仰。
和平不易,更加来之不易。把那种尚武的精神用在经济建设上;把那种宁肯让最后一颗子弹送给自己的大无畏,用在发展社会的贡献上。那不但是军人的精神,还是军人的崇高品德。
和平需要宁静,牺牲的烈士需要安息。不要总是举起旗帜、握起拳头想打,要咬紧牙关、脚踏实地图建设和富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需要的是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