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致癌,怎一个误区了得?】
http://s8/mw690/00284gv5zy6HntLEOZpf7&690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篇题为《自来水余氯(漂白粉)的危害有多大?你全家喝的水安全吗?》的文章,文中称自来水在处理过程中加入了氯,长期用含余氯的水洗澡或饮用烧开的水,将会引发慢性中毒甚至致癌。此文经朋友圈转发后,的确让不少人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其实,这种抛开作用形式、作用剂量,只谈作用结果的伪科学,本身就是无稽之谈,由此导致公众恐慌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谣言1:目前中国自来水净化方式是氯气杀菌,国外自来水的净化方式为紫外线或臭氧消毒。
真相:氯气或者二氧化氯是比较经济高效的自来水杀菌方案,能有效遏制水体致病菌传播,防止疟疾、痢疾、伤寒等疾病集中爆发。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式,95%选用氯作为消毒剂。只有少数发达国家使用臭氧技术杀菌。并且,在水厂可以使用紫外线杀菌消毒,可自来水从出厂到用户家的水龙头,还要经过市政管网、小区管网、高层水箱等很多环节,无法通过紫外线杀菌,必须通过加氯的方法控制供水输配过程中微生物的再生长。而如果弃用液氯杀菌,大规模流行病爆发风险则会高出很多。
谣言2:氯气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它能引起急性炎症、中毒、各种慢性病,甚至癌症等。
真相:(1)氯气通入水中,形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两者都不稳定,在光照和加热的条件下,转化成盐酸、氯酸和其他含氯化合物,自来水中会留下很少的次氯酸或次氯酸根,用来杀菌,即人们所说的“余氯”。我国饮用水国标规定,出厂水的余氯含量最低不能低于0.05mg/L,最高上限为4mg/L。目前北京各水厂出厂水余氯含量为0.4-0.8
mg/L,通过管网的输送,到用户家中时都会有一定消退。换言之,目前的安全饮用水是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不必担心过量问题。
(2)余氯致癌一说其实是人们的以讹传讹。事实上,高浓度的氯的确会引发胃肠道反应导致呕吐,不过,自来水中的余氯远远低于引起身体反应的剂量。人们之所以有误区是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些文献表明引用高氯自来水似乎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如引发哮喘、高胆固醇和膀胱癌。但是,流行病学调查本身就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如地域因素、人群自身以及其他疾病因素等,这些研究不具有特异性,也就是说不能说明某个地区的人群致病与引用高氯水呈正相关,而此后的并没有其他的研究来支持这一假说,因此,这些结论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3)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把氯划在“致癌分类”的第三类,即“目前尚无足够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目前,并没有流行病学调查直接认同和支持“余氯致癌”一说。
谣言3:用自来水洗蔬菜水果,余氯会破坏其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严重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使用含有余氯的自来水洗澡,日积月累到中年致癌率会增加30%。
真相:(1)余氯的确会破坏果蔬、谷物中的营养成分,但只能破坏表皮含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的量很少,而我们大多数人食用的是果实,果实的营养并没有流失。而且,从农药残留因素考虑,吃水果时也应该削去果皮。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由于次氯酸对光不稳定,那么,经水管接出来自来水在自然光下放置半小时,水中的余氯即可分解,此时,再浸泡蔬菜、水果,就不必担心营养破坏的问题了。
(2)WHO规定自来水中的余氯标准为5mg/L,我国国标规定的上限是4mg/L,当水中的氯超过2
mg/L,多数人能闻到其刺激性气味,而在水中存在的其他形式的氯,多数人的味觉阈值也小于5mg/L。目前北京各水厂出厂水余氯为0.4-0.8
mg/L,是远远低于人的味觉阈值的。而人在洗澡吸入余氯量更低,只要没闻到或没尝出水中的氯味,就不用担心余氯,就算其中有一点余氯,由于次氯酸对热不稳定,在加热过程中大部分也会分解掉,而洗澡时经皮肤进入体内的余氯含量则微乎其微,致癌更是无稽之谈。
谣言4:煮沸后的自来水产生的三氯甲烷增加3~4倍,如果余氯不能去除,每日饮水将会使体内增加3~4倍的致癌物。
真相:(1)三氯甲烷是加氯消毒副产物,由于其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因此WHO对于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限量着严格的标准规定为300μg/L,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60μg/L,而经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各水厂经过氯消毒后的自来水中的三氯甲烷含量在10μg/L,远低于国标的上限。
(2)WHO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归纳,认为饮用水中的三氯甲烷类物质和结肠癌发病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关系,也不会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
由此看来,市政水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可以放心使用,在需要烧开水或者清洗蔬菜时,不妨将直接从水管里接出的水放置半小时,待余氯分解后再使用。另外,清晨起来,先将水龙头里的水放一会儿,以便将在管道里储存了一夜的金属离子冲洗出去,用这部分水做家务活,待管道冲洗得差不多时,再作饮用水使用。
日常生活中,面对新观点、新学说时,人们的认识必然有其局限性,我们要整体的、辩证的看待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防止一叶障目,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指导人们的生活,避免伪科学继续扩散,造成公众恐慌,甚至危害健康!
参考文献:
1.《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第8章.
2.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3.云无心,说说自来水中的氯.
qq:694688840
新浪微博:@邢小火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