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短文:《中国需要更加精细的国际战略研究》
(2012-03-21 11:33: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术话题 |
短的版本发在2012-03-21日的《环球时报》上,
标题是 “我们不能停在大战略,美国有中层战略”
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12-03/2541814.html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原文的题目,尽管有点学究。
无论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是否有精细的战略研究,中国都应该有。
以下是原文
中国需要更加精细的国际战略研究
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的战略研究关注的都是大战略问题,如时代问题、和平崛起、大国兴衰等。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是,对一个全面参与全球事务的中国来说,仅仅停留在“大政方针”上的国际战略研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的现实需要。中国需要更加精细的国际战略研究。
在“大政方针”上,最高决策者反而会比较容易有正确的看法。而在一些中层战略问题上(如,压力外交、威慑、战略保证、联盟等),最高决策者却几乎不可能去深思熟虑,而是需要一线的人士去思考和定夺。一旦大政方针定下来后,剩下的就是具体战略的形成、动员和执行,并且对这些具体战略的绩效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细节决定了国家诸多战略行为的成败。而精细的国际安全战略研究恰恰能够告诉这些一线人士,在具体的战略问题上,什么样的行为更容易成功。在掌握了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这些一线人士能够根据这些研究得出的知识制定出恰当的战略,并有效地实施战略行为。因此,更加精细的战略研究能够对国家的具体战略行为有持续的健康影响。
推动更加精细的国家战略研究还能够让我们走出“不再需要学习”的重要误区。我们最开始引进的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几乎都是大理论,而许多精细的战略研究的优秀作品都没有被介绍过来。这样的结果有二。一方面,试图用大理论去搭建中国大战略的学者很快发现,这些大理论无法解决国家面对的具体战略问题。另一方面,对大理论本身就不太感冒的战略学者也很快发现这些大理论对解决国家面临的具体战略问题无济于事。于是,很多人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既然我们已经大致弄懂了这些大理论,而且发现这些它们对指导国家的具体政策没什么用,我们就不再需要继续了解和跟踪西方国际政治学说些什么了。
事实上,西方国际政治研究远不止这些大理论。西方国际政治学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层战略问题,且进步非常大。而这些中层战略对西方国家的决策是有切实影响的。如克林顿的国防部长佩里就说1994年美国对海地的行动是一个“压力外交的“教科书般的案例”,这得益于他在斯坦福大学期间了解亚历山大·乔治对“压力外交”的研究。类似地,罗伯特·杰维斯对认知错觉的讨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人士的指定读物,而他的许多学生都曾经在美国的外交安全部门任过重要职位。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们的中层战略研究,我们就做不到“知己知彼”
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造就对国家有用的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和话语体系。过去的惨痛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只能造就物质和知识都落后贫穷的中国,却不可能造就繁荣昌盛的中国。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还必须不断进步,才能够为中国的外交安全提供更加坚实和宽泛的支撑。仅仅停留在大战略和大理论上是不够的,中国需要更加精细的国际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