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理解的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 Waltz):之一

(2012-01-20 16:29:53)
分类: 关于学者

博主按:因为批评更值钱,所以对Waltz的批评留到年后再发。

祝各位龙年龙马精神,心想事成。

 

毋庸置疑,华尔兹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巨大和深远影响无法被重复,当然,也就无法被替代。这也许反映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之处。在自然科学中,如果一个科学家一时错过了一个“重大发现”,多半会有别的科学家能够补上。而在社会科学中,任何理论的构建都带有创作者本身强烈的个人色彩,因此,很难出现一样的理论建构。像摩根索虽然声名在外,但是就其思想的深邃和完善而言,沃尔弗斯(Arnold Wolfers)在一些地方显然做得更好,同样,E. H. Carr的地位虽然可能远在Niebuhr之上,但Niebuhr的理论显然比Carr更有前瞻性。

 

我个人认为,华尔兹的影响主要源于他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下,简写成TIP)》所引发的一场国际政治领域的“结构主义革命”。这种情形类似于1940-1960年在美国社会学领域中赫赫有名的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和莫顿(Merton)。有人曾开玩笑说,帕森斯和沃尔顿的“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对于社会学的发展既是巨大的推动,同时也是严重的阻碍。我想这句话也大体适用于华尔兹之于国际政治科学。【比如,我们也许可以这么说,后来Keohane、Wendt其实都是在“何谓结构”上作文章。】

对于华尔兹和功能主义的关系,早已有学者讨论过,像Daniel NexonStacie GoddardEJIR 2004)。甚至我们可以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考虑到华尔兹1959年的著作《人、国家与战争》正是出版于功能主义的鼎盛时期,而功能主义倾向于认为结构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体的行为无不受到结构的制约。因此,当时的华尔兹也许(甚至几乎肯定)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事实上,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引用了Durkheim(涂尔干,但没有引用帕森斯和莫顿)。而一般认为,Durkheim是“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的鼻祖,尽管帕森斯声称他受韦伯的影响更多。】

谈到华尔兹的著作,大部分人自然会想到《国际政治理论》(TIP)。的确,这是华尔兹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但是,相比而言,我更欣赏他的另外两个。一是1959年的《人、国家与战争》。这本书通过对个人、国家、国际体系三个“意向”的划分,极大的推动了我们对复杂国际体系的理解。

另外则是他于1990年发表在《美国政治学评论》上的《核神话与政治现实》(Nuclear Myths and Political Realities),他对当时存在于美国政府内外在核武器、核威慑、美国核战略等诸多问题上的误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篇文章和杰维斯1989年的《核革命的意义》(The Meaning of Nuclear Revolution),两者可以说是相互映照、异曲同工。同时,文章整体简洁、明快而又犀利。

对于华尔兹本人,我肯定是非常钦佩的(只是不膜拜而已,我们不应膜拜任何人)。特别要提到一点,同摩根索一样,Waltz在很早的时候就表达了反对越战的声音:他们在权力面前敢于直言(Speak Truth to Power)。

更难得的是,华尔兹还是少数一直不断强调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对于本国以及其他国家所造成的威胁的重量级IR学者:他认为,“军工(智库)复合体是推动美国的军事力量扩张以及对外干涉的重要力量。而即使是应者寥寥,华尔兹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他不仅仅是敢于发声,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军工复合体可能对于美国造成的伤害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最近一次对美国十位顶级IR学者的调查中,他仍旧这么说!大家可以看Foreign Policy网站上的报道]从这一点上说,华尔兹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他的学生,Stephen Walt在一次私下交谈中则更进一步的提出军工复合体和智库是一个更大的复合体。不过,Walt好像从未在公开场合这么说过】。

 

TIP的赞美

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我们无法绕过的话题。《国际政治理论》这本书,我承认在1998-99期间,读了至少三遍。很惭愧,第一遍几乎没读懂(前四章对我当时的水平实在有些难),第二遍基本懂了,第三遍觉得这书对于国际政治的讨论其实缺陷太多。【当然,我在此之后,仍旧要不断面对这部著作。为了写这个博客,我还大致又读了一遍,特别是前四章。】

不过,在指出TIP的缺点之前,我先要说TIP的厉害之处。

首先,Waltz头四章的讨论表明,他在当时IR学界,对于(社会)科学哲学的理解肯定是首屈一指的。今天读来,许多学者对某些东西的理解仍旧没有达到Waltz当时的理解。TIP的第一章全都是(自然)科学哲学,足见Waltz对这部分东西的重视。里面有很多关于LawModelTheoryExplanatoryPrediction, induction, reduction, deduction的讨论。

另外,Waltz很早就指出,inductive exercise(包括统计)获得的关系,都只能给出一个事实,却无法给出理论:理论不是陈述事实,而是解释事实。TIPpp.1-6.因此,我说理论永远试图告诉我们一些事实背后的东西。甚至,Waltz的讨论已经有点触及到了我们现在强调的mechanism/机制,尽管他用的词是forcesTIPp.10。还有,Waltz也特别强调了,explanationprediction之前的区别,特别是“预测实现了”不见得是一个判定好的理论的标准。见TIPpp. 619-2028。不过,Waltz对于“预测还是很在意的。比如Waltz 1993.

其次,TIP尽管比较薄,但Waltz广博的涉猎表现的淋漓尽致,从社会学(比如,他引用了VeblenSchumpeterStinchcombe)、政治经济学到科学哲学,当然还有IR。再一次印证,只读IR不能做好IR,只读政治学做不好政治学。【当然,这也意味着IR其实没有贡献太多的原创的“(原)理论original ideasoriginal prototype-like theory)。】

最后,他批判了此前的reductive(或者说是假的systemic)的理论(比如Hobson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以及新帝国主义理论)和(不好的和“假”的)系统理论。Waltz横扫当时的IR学界(他“刷”的都是比如Raymond Aron, Karl DeutschMorgenthauMorton KaplanSingerHoffmanWallerstein等等),实在是“狂傲”,君临天下!许多批评之处犀利,深刻(特别是第三、四章)。

 

一点花絮

我当然没有像张睿壮老师那样能够幸运地得到Waltz的口传心授。但我还是很庆幸修读过他所开设的国际安全战略课程【该课程是他在伯克利大学的“最后一课”,之后华尔兹就光荣退休,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他的母校,他是William T.R. Fox的学生)。课程的读本主要是他和Robert Art编的 Use of Force加上另一个装订的读本,以及一些其他的东西。】

很令人沮丧,我在他的课上拿到了一个C(我觉得他也许认为我其实“不及格”)。不过,正是在他的课上和Robert Powell的课上,我开始认为自己也许可以做一点点理论【我2005年的关于reputation的那篇文章就是从那时开始阅读和构思的,因为我发现Schelling所说的很多东西make intuitive sense,但是好像不对。】【因此,在一些课上拿C仍然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学者,哈哈。。。】

 

Waltz的访谈:

http://globetrotter.berkeley.edu/people3/Waltz/waltz-con0.html

 

另外,Jervis在他1997年的System Effects一书中,专门用了一章讨论Waltz 1979.足见JervisWaltz的尊重(尽管Jervis也同样批评Waltz)。而Waltz也对Jervis称赞有加(TIP,前言)。Jervis1987)还写了一个东西特意讨论Waltz的贡献 (http://www.jstor.org/stable/pdfplus/419246.pdf)。很有见地,鼓励大家一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