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迟来的】自身繁殖的终结——立此存照

(2011-02-26 17:18:13)
分类: 杂论

在上个学期的最后一次全院教职员工会议上,学院的领导宣布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自身繁殖”时代终于要画上句号了(也许只是告一段落?)。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学院的三个系都轮流“自身繁殖”过了,算扯平了。如此才可以至少告一段落了。

【说“近亲繁殖”好像还不太贴切,因为绝大部分“留校”都是某一个导师要留某一个学生,然后这个导师留了后轮下个导师留,大家轮着来么:不然摆不平。】

 

老实说,听到这一消息,我有点高兴,也有点不太高兴(也许后者更多)。高兴的是,学院终于走出了这一步,有点晚,但总比一直不走得好。不高兴...。

 

我觉得上学期我被愚弄了一次。一位老师的学生要留下,领导让我参加聘任评估会。我先说,我还是不去了吧【我的智力仅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但是,领导说“某某某老师【要留下某一学生】的意愿不是很强”。所以我就傻兮兮的去了。结果到会一看,七个老师,三位是这位学生的指导委员会的。最后投票结果是4:3。然后,其中的一位老师说过半就好。我全然不知道这规矩如何来。如果我们外聘或提升一位老 师都要求教授会议2/3的支持,为何留下一位学生却只要简单多数?我对此愤愤不以。因此,我“答应”我的领导和同事要把这件事写到网上来。

 

新学期开始了,写上这一段话,主要目的是立此存照:

一则(谨慎)祝贺我们学院的“自身繁殖”时代终于结束了(这还要拭目以待)或至少告一段落,

二则是提醒我们的领导和老师(包括鄙人),不要打让自己的学生留校的主意。

三则是也许哪天复旦或者我们学院把我开了【这一可能性我也考虑到了,到时再说吧。】,我至少有一个地方可以反思自己被开的原因。

 

有四点空想,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未来有多远?),中国的某一个(“一流大学”)学校能够实现:

1. 凡是过去本校(本院)毕业的学生来这申请职位,该学生的指导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回避,不能参与投票。

2. 每一个系,一个老师的弟子(徒子徒孙都算)绝对不能超过三个,这样才不至于拉帮结派。

3. 建议各个学科形成一个“博士毕业生排行榜”。最好的几所大学招聘新的年轻老师只锁定这些最优秀的学生,而他们还要和海外学生竞争(我不是说海外留学回来的一定就好)。

4. 学院的招聘和提升工作应该完全对教授会议公开,且由教授会议决定。不能简历就只有几个人看,投票就这么几个人投。

 

最后,我还是要声明一下,我对所有的(包括留校的)年轻晚辈都心存理解(这年头,大家都要生存。)和期待,我也尊重他们的导师做出的学术贡献。【上面提到的这位幸运地被留校的学生还是我的同乡,我们还一次吃过饭。】但是,为了中国的学术进步,我们不能继续“近亲繁殖”。而这些年轻晚辈需要努力证明他们真的配在“(争取成为)【世界?亚洲?中国?】一流大学”的学校教书。这样,他们才对得起他们的老师,家长。

 

研究型大学的教工(faculty)不能只是教好书,而更重要的是能够贡献重要的新知识。那些只能够教好书(我也怀疑:不能做出好的研究的老师是否真的能在研究型大学教好书)却不能贡献重要的新知识的人士,事实不应该呆在研究型大学里。要想只教好书的话,教育型大学是更好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