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识好歹讲规矩

(2015-01-20 22:27:29)
标签:

明一法师文章

杂谈

分类: 学佛
最近自己常常跟人说自己不识好歹,因为在自己的感受中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好,什么坏。要是非要自己说说好坏的话,自己就会说无非是大家在一起需要有规矩。这个规矩在小范围内叫规矩;在寺院大点范围叫共住规约;在佛教叫清规戒律;在社会叫法律。

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平等的,没有好也没有坏。所以,自己常常说即使是神经病患者也只是他们的价值观与我们不同,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才是神经病患者。只是大家在一起生活或者说是存在,要遵守纪律。所谓的纪律就是我们共住在一起,我们要按照某种规定来自律自己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别人的生活或者说是存在。

我们常常说缘起性空,我们不可能离开别的事物独立存在。那么我们要想生活或者说是存在下去的话,就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否则就乱了套了。所以,能够好好遵守这个规则的人就叫做好人,不能遵守这个规则的人就叫坏人。而这个人实际上是没有好也没有坏的。

因为一切是空,一切是平等的。我们就像找不到一件事只有好没有坏的一样,我们找不到一个只有好没有坏的人。同样我们找不到一件事情只有坏没有好一样,我们也找不到一个只有坏没有好的人。好与坏的性质都是空性,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所以别想着这世界上一切好事都给自己,一切坏的事都给别人。

儒家还有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依之说。也就是说,一切的事情不要想绝对了,再好的事情也会是坏事情的开端;再坏的事情也可能是好事情的初始。我们如果能够明白世间一切事物的事实是如此,并牢记起来,我们就不会有烦恼了。我们就是得到大智慧了。

比如今天下了一场大雨,如果是很久没有下雨了,我们会感觉非常高兴,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如果是一直在下雨,我们就会感觉很糟糕,怎么老下个没完。如果是一个出租汽车司机,他遇到下雨会很高兴,因为生意会很好。同样是出租汽车司机,如果下雨的时候他的车坏了,他就会怨气冲天。

还有其他的人对下雨也同样会有千差万别的感受。我们想想那些动物对下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再想想小动物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再想想房子对下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再想想雨衣对下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再想想河水对下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再想想……

所有有情(有生命)和无情(没有生命)对于这一场雨会有千差万别的“感受”,这就是空性。总体来说,这场雨是平等的,没有好也没有坏。是我们的不平等的心,强行把这场雨划分为好与坏。这是很局限也是很愚蠢的观点,这是看不到事物全面的表现,是我们烦恼的根源。

下雨作为大自然一种行为,成为事物会是这样。同样人类,或者说是有情的行为也会有跟大自然下雨一样的结果。当然无情或者说是状态的行为也会有跟大自然下雨一样的结果。当我们能够看见事物的全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分别实际上毫无意义,而且是给我们创造烦恼的根源。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再烦恼了,这就是佛教中教导我们不要在意结果。但是,这还不是完整的佛教,完整的佛教还要求我们在因地上努力去。在因地上认真、努力并且精进地去做,而又对结果不识好歹,只讲规矩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就是完美的了。

所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去做。这看起来很傻,其实傻人有傻福,这个傻有他可以傻的道理。从自己感受来说,这不但不傻,还很有智慧,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再不会起烦恼了。对于任何一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事情,我自己会毫不犹豫地认真、努力并且精进地去做,而对于结果却不会在意。

所以,任何事情在自己的面前自己从不去评论更不去下结论。只是这些事情需要去做或者说是去处理。所以,自然是要认真、努力并且精进地去做了。因为任何事情没有好也没有坏,我们认真、努力并且精进地去做好了,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管他呢。

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只是需要看看有没有违反法律;有没有违反清规戒律;有没有违反良心道德。如果有人犯了这些规矩,那么如果自己是执法者,自己就严格执法。如果自己不是执法者,自己则不与理睬。这就是佛教的无为法精神,也是佛陀教导我们行无漏善的出世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